<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水流黃的詩詞(1561首)

    961 《遣意二首》 唐·杜甫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
    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

    962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唐·杜甫

    峽內多云雨,秋來尚郁蒸。
    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963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唐·杜甫

    峽內多云雨,秋來尚郁蒸。
    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964 《對酒曲二首》 唐·賈至

    梅發柳依依,黃鸝歷亂飛。
    當歌憐景色,對酒惜芳菲。
    曲水浮花氣,流風散舞衣。
    通宵留暮雨,上客莫言歸。

    唐詩三百首宴會

    965 《寄袁州李嘉祐員外》 唐·錢起

    誰謂江山阻,心親夢想偏。
    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年。
    郡國通流水,云霞共遠天。
    行春鶯幾囀,遲客月頻圓。
    雁有歸鄉羽,人無訪戴船。
    愿征黃霸入,相見玉階前。

    966 《晚過橫灞寄張藍田》 唐·錢起

    亂水東流落照時,黃花滿徑客行遲。
    林端忽見南山色,馬上還吟陶令詩。

    967 《寄雍丘竇明府》 唐·韓翃

    少年結綬騁金羈,許下如看瓊樹枝。
    入里親過朗陵伯,出門高視潁川兒。
    西游太府東乘傳,泗上諸侯誰不羨。

    968 《唐德明興圣廟樂章·德明酌獻》 唐·李紓

    清廟奕奕,和樂雍雍。
    器尊犧象,禮屬宗公。
    白水方祼,黃流在中。
    謨明之德,萬古清風。

    969 《題巴州光福寺楠木》 唐·嚴武

    楚江長流對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
    臨谿插石盤老根,苔色青蒼山雨痕。
    高枝鬧葉鳥不度,半掩白云朝與暮。

    寫山詠物

    970 《宿湘江》 唐·戎昱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邊唯覽月華秋。
    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

    971 《宿湘江》 唐·戎昱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邊唯覽月華秋。
    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

    972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 唐·竇牟

    有事郊壇畢,無私日月臨。
    歲華春更早,天瑞雪猶深。
    玉輦回時令,金門降德音。
    翰飛鴛別侶,叢植桂為林。

    973 《蓮塘驛(在盱眙界)》 唐·李益

    五月渡淮水,南行繞山陂。
    江村遠雞應,竹里聞繰絲。
    楚女肌發美,蓮塘煙露滋。
    菱花覆碧渚,黃鳥雙飛時。

    974 《送司空文明歸江上舊居》 唐·李端

    野菊有黃花,送君千里還。
    鴻來燕又去,離別惜容顏。
    流水通歸夢,行云失故關。
    江風正搖落,宋玉莫登山。

    975 《送余贊善使還赴薛尚書幕》 唐·張南史

    音書不可論,河塞雪紛紛。
    雁足期蘇武,狐裘見薛君。
    城池通紫陌,鞍馬入黃云。
    遠棹漳渠水,平流幾處分。

    976 《塞上梅》 唐·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發黃云下。
    昭君已歿漢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馬。
    日夜風吹滿隴頭,還隨隴水東西流。
    此花若近長安路,九衢年少無攀處。

    977 《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 唐·劉商

    行盡胡天千萬里,唯見黃沙白云起。
    馬饑跑雪銜草根,人渴敲冰飲流水。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聞漢家壘。
    努力前程是帝鄉,生前免向胡中死。

    978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 唐·張志和

    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游。
    為憶淥江春水色,更隨宵夢向吳洲。

    979 《登闔閭古城》 唐·武元衡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
    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980 《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 唐·權德輿

    曉開閶闔出絲言,共喜全才鎮北門。
    職重油幢推上略,榮兼革履見深恩。
    昔歲經過同二仲,登朝并命慚無用。

    * 關于水流黃的詩詞 描寫水流黃的詩詞 帶有水流黃的詩詞 包含水流黃的古詩詞(156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