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水柱的詩詞(636首)

    621 《晨步》 宋·釋文珦

    茅堂清潄罷,隨意涉西陵。
    茅屋冰千柱,高峰雪一棱。
    水渾潮已長,霞淡日初升。
    更欲過前浦,漁舟喚不譍。

    622 《送一默翁入浙》 宋·釋心月

    有佛處不得住,鐵鞭擊碎珊瑚樹。
    無佛處急走過,澄潭不許蒼龍臥。
    三千里外莫錯舉,剔起眉毛眼卓堅。
    與麼則不去也,百城煙水難圖畫。

    623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玉壺著腳四圍寬,妙處其中轉側看。
    顧鑒功忘鼻孔直,津流識盡髑髏乾。
    夜橫河漢白,霜洗斗牛寒。
    休去歇去,絕言絕慮。

    62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口闊鼻隆,神靜心空。
    雪蘆岸稜遠,水天秋色同。
    夜寒北斗垂金柄,月落西山藏玉弓。
    真機宛轉,幻住圓融。
    古佛自然界交露柱,翻手覆手看變通。

    625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秋生木老,水退沙隆。
    眉骨陰晴輕重,鼻筒子丑疏通。
    身心霽月,蹤跡流蓬。
    默坐胡床兮不欲說黑道白,閑倚柱杖兮誰能畫西指東。

    626 《禮三祖智鑒禪師塔》 宋·釋正覺

    道無揀擇,水深山嶷。
    祖無出沒,月寒天碧。
    不萌枝上覺華春,無影樹頭靈鳥宅。
    天柱巍峩兮星河瀉清,石牛哮吼兮洞云生白。

    627 《禮投子青禪師塔》 宋·釋正覺

    塔藏玉骨,云抱山腰。
    跡塵外泯,道光內昭。
    度金針之玉線,續鳳弦之鸞膠。
    壺春在而花芳枯木,夜鶴鳴而月浸孤巢。
    家風清淡兮石牛飲水,兒孫秀拔兮天柱摩霄。

    628 《緣識》 宋·宋太宗

    月琴三柱四條水,圓魄移來混俗耳。
    自古從今清且奇,五音一弄驚神鬼。
    勾挑指下何織細,傍觀側聽心先醉。
    胡茄十八笑思歸,悲風切切搖朱翠。

    629 《次韻王宣徽太尉耆年會詩》 宋·蘇頌

    古來賢相稱高奇,虞有皋夔商傅伊。
    帝臣王佐見謨訓,千載相望如同時。
    我朝公輔代間出,鐘秀辰象分躔離。
    堂堂太尉實異稟,風質粹美和而威。

    630 《和劉過夏蟲五詠·蚓》 宋·孫應時

    高人百尺樓,萬里對天宇。
    白水渺江湖,清明到窗戶。
    跏趺作禪定,不聞雷破柱。
    從渠蚯蚓歌,自趁商羊舞。

    631 《雪竇瀑布一首》 宋·王阮

    碧空無雨忽潺潺,此水何人激在山。
    塔現玉光依石側,柱因冰凍瀝檐間。
    長風浩蕩更相和,元氣淋淳挽不還。
    欲究本來源出處,湘江誰借一枝斑。

    632 《邊日雪次典仲宣韻二首》 宋·楊公遠

    天遣馮夷剪水飛,拿空萬木凍龍癡。
    寒思坡老玉樓句,清想劉叉冰柱詩。
    謾擁地爐然竹火,更垂紙帳當羅帷。
    誰知預作豐年瑞,不療貧家眼下饑。

    633 《西禪寺》 宋·喻良能

    修廊千柱壓城陰,山并廬山勝二林。
    六月檐楹無暑氣,四時山水有清音。
    鳥飛不盡上方遠,鯨吼希聞別院深。
    更欲題詩發佳境,泮林講說總關心。

    634 《駱駝橋》 宋·袁說友

    家住水云窟,路分苕霅溪。
    天高橫蝃蝀,水闊跨鯨鯢。
    卷浪去還卻,行人東望西。
    帆檣驚歲月,橋柱幾人題。

    635 《將游甬東王青州伯仲見過作(以下《客越志》》 明·王稚登

    主人出門去,客子入門來。
    主人為客留,若下花前開。
    借問客謂誰,東海王青州。
    一雙明月珠,夜照滄溟流。

    636 《碧云寺月出贈朱十六短歌》 明·王稚登

    燕山一片月,夜照白蓮花。
    千里萬里同為客,三人五人齊憶家。
    與君俱是悠悠者,意氣相逢不相下。
    平原俠士能斗雞,邯鄲才人堪換馬。

    * 關于水柱的詩詞 描寫水柱的詩詞 帶有水柱的詩詞 包含水柱的古詩詞(6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