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畢景的詩詞(159首)

    101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102 《項脊軒志》 明·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高中文言文敘事抒情生活

    103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104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105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106 《運命論》 魏晉·李康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憂思感慨命運

    107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108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109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10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11 《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玉帛禮畢。
    神人事分。
    嚴承乃睠。
    瞻仰回云。
    輦路千門。
    王城九軌。
    式道移候。
    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
    于萬斯寧。
    受茲景命。
    于天告成。

    112 《水調歌頭 諸公見賡前韻,復日和數章,戲呈》 元·白樸

    樓船萬艘下,鐘阜一龍空。
    胭脂石井猶在,移出景陽宮。
    花草吳時幽徑,禾黍陳家古殿,無復戍樓雄。
    更道子山賦,愁殺白頭翁。

    113 《漂泊岳陽遇張中行因泛舟洞庭晚宿君山聯句》 宋·丁開

    元氣無根株,地脈有斷絕。
    日月互吞吐,云霧自生滅。
    楚妃結幽想,巴客答清吷。
    寧知莽蒼中,不假巨鰲力。

    114 《廬山吟》 當代·李銳

    借得名山避世嘩,群賢畢至學仙家。
    出門總是逐風景,無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隨吟今古句,高談且飲云霧茶。
    林中夜夜聞絲竹,彌撒堂尖北斗斜。

    115 《和周茂叔席上酬孟翱太博》 宋·傅耆

    古人務樂善,見士即推轂。
    今也多忌才,對面遠賢蜀。
    顧予嘗喜學,幽室未偶燭。
    幸會才翹翹,深慚識碌碌。

    116 《方公祠堂迎送神曲》 宋·李長吉

    思公不見兮我心愁,渺八荒兮遠游。
    嚴祀事兮歲修,幾來下兮淹留,勤恤祈天兮惠澤同。
    如父母兮子孫謀,

    117 《酬玉汝》 宋·吳汝弌

    磔攘畢春氣,長嬴換新綠。
    爽風吹諒光,紉餌釣山淥。
    鯈魚噀水香,菰蒲削藍玉。
    老景結清和,心花委濠濮。

    118 《八識詩》 宋·徐天錫

    兄弟八個一個癡,其中一個最蹺蹊。
    五個向外能經紀,止留一個看家計。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景為風。
    愛口特種根身立,去后先來作主翁。
    不動地邊方舍藏,金剛道后畢然空。
    大圓鏡智成無漏,普照十方塵剎中。

    119 《漂泊岳陽泛舟洞庭晚君山與丁聯句》 宋·張中行

    元氣無根株,地脈有斷絕。
    日月互吞吐,云霧自生滅。
    楚妃結幽想,巴客答清吷。
    寧知莽蒼中,不假巨鰲力。

    120 《題靈巖寺》 宋·趙善悉

    江南多名山,雁蕩最崒嵂。
    山中多古寺,靈巖渺無匹。
    天柱高摩云,展旗巧障日。
    風榻臥石屏,霧窗涵卓筆。

    * 關于畢景的詩詞 描寫畢景的詩詞 帶有畢景的詩詞 包含畢景的古詩詞(15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