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比再的詩詞(279首)

    141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42 《魯仲連義不帝秦》 先秦·佚名

    秦圍趙之邯鄲。
    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古文觀止寫人歷史故事

    143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44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45 《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瀨,固亦有焉。
    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后黷,何其謬哉!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載誰賞!世有周子,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古文觀止諷刺散文

    146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
    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
    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觀止書信抒憤

    147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148 《惜誓》 兩漢·賈誼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登蒼天而高舉兮,歷眾山而日遠。
    觀江河之紆曲兮,離四海之霑濡。
    攀北極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虛。

    楚辭

    149 《九思》 兩漢·王逸

    逢尤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闇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楚辭

    150 《項脊軒志》 明·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高中文言文敘事抒情生活

    151 《促織》 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令以責之里正。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高中文言文敘事小說抒懷憤懣

    152 《魏公子列傳》 兩漢·司馬遷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是時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初中文言文贊頌寫人傳記

    153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兩漢·司馬遷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 ,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

    高中文言文贊頌寫人歷史故事

    154 《擬孫權答曹操書》 宋·蘇軾

    權白孟德足下:辱書開示禍福,使之內殺子布,外擒劉備以自效。
    書辭勤款,若出至誠,雖三尺童子,亦曉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懷固陋,敢略布。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刀自剄,不肯以身辱于劉氏。

    書信

    155 《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

    (夫人、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
    (旦、末 、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婦女禮教愛情

    156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157 《神童詩》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158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59 《洞仙歌·隔年芳信》 清·朱彝尊

    隔年芳信,要同衾元夕。
    比及歸時小寒食。
    悵鴨頭船返,桃葉江空,端可惜誤了蘭期初七。
    易求無價寶,惟有佳人,絕世傾城再難得。

    160 《觀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藝,予嘗觀弈棋。
    筭馀知造化,著外見幾微。
    好勝心無已,爭先意不低。
    當人盡賓主,對面如蠻夷。

    * 關于比再的詩詞 描寫比再的詩詞 帶有比再的詩詞 包含比再的古詩詞(2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