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草的詩詞(390首)
221
《金陵九思》 明·鄧氏
丁卯,王母歸咸京,余母子從。
經潯陽,兼彭澤,自鄖、襄入秦嶺而之長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變,夫子頻欲以我南,弗能也。
222
《田父吟》 宋·方逢辰
清溪眇如斗大吧,萬山壁立土磽瘠。
百分地無一分田,九十九分如劍脊。
一畝之地高復低,節節級級如橫梯。
畈心一畦可一畝,邊旁一畝分數畦。
223
《積善堂詩》 宋·晃沖之
星次朝當赦,龍符夜改元。
忽傳優老詔,周及庶臣門。
細札頒殊禮,陪封錫異恩。
大酺堪一笑,束帛不須論。
224
《四牛圖頌》 宋·釋元凈
瞥爾家欄里,回頭識得伊。
不須常管帶,取次倒橫騎。
似客歸家日,如兒得母時。
平田荒草里,吹唱哩囉哩。
225
《蕃厘觀感瓊花》 宋·宋無
后土祠南裔,坤維婚室家。
國封嚴典禮,宮祀尚褒嘉。
不是神靈異,焉能眷邇遐。
應須有玉女,到此賞瓊葩。
226
《答盈盈》 未知·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忪,花圍春入屠酥濃。
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六,眉試青膏鬢垂綠。
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227
《題汪水云詩卷》 宋·蕭灼
朔風卷雨東南昏,銅仙淚灑辭吳門。
間關萬里踏燕月,埃沙撲面愁人魂。
攜琴早晚隨王母,不似瑤池舊歌舞。
南冠岌岌操南音,此意此心千萬古。
228
《送李鶴田東游后還鄉》 宋·趙希桐
劍倚梅花鶴夢醒,東游吟骨帶秋清。
臺山路杳神仙跡,楚國書來母子情。
半榻煙霞應有約,一筇風雪且兼程。
丁寧及早催行李,莫待西湖草色平。
230
《送侄讓還吳》 元·陳基
西風蕭蕭鴻雁鳴,行子悠悠隨旆旌。
百年衣食仰奔走,四海甲兵紛戰爭。
猥將筆札事卿相,叨備戎行陪俊英。
軍中草檄吾何有,馬上操觚汝所能。
231
《上執政四十韻》 元·雅琥
圣主飛龍日,求賢似拾珍。
典謨皆故老,登用必元臣。
日月當黃道,風云擁紫宸。
華封歸帝力,壽域囿吾民。
233
《懷湘江》 明·葛高行文
覽洞庭之流波兮,帝子游乎瀟湘。
神仿佛而忽睹兮,云滃滃而飛揚。
石磕磕而振厓兮,灝長瀾之洋洋。
登巉巖之峻丘兮,攀朻枝而鳥翔。
234
《讀瞿存齋剪燈新話作歌》 明·桂衡
山陽才人疇與侶,開口為今闔為古。
春以桃花染性情,秋將桂子熏言語。
感離撫遇心怦怦,道是無憑還有憑。
沉沉帳里晝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燈。
236
《無題二首》 明·居節
力薄慵梳十八鬟,夢回誰與說雙鸞。
鵝兒酒嫩堪成醉,云母屏涼不障寒。
芳草都從行處長,春山豈是畫時殘。
金魚箋紙回文句,昨夜燈前仔細看。
237
《美葛子熙》 明·李存
臨川葛生樸且文,負檐有力能辛勤。
家貧妻死母又老,短窗挾策長云云。
忽思句讀送日月,曷若江湖勞骨筋。
高碑大碣處處有,篆楷草行兼八分。
238
《三月四日即景》 明·李禎
忽忽春將暮,俄過三月三。
草誰憐益母,花自媚宜男。
乍到尋巢燕,初眠上箔蠶。
新茶與稚筍,鄉味憶江南。
239
《義士歌》 明·劉炳
番陽胡公,字振祖。
當元之季,以義起兵,克復郡治,紀功,授饒州府判。
后從官軍轉戰至浮梁,與敵相拒,糧盡矢絕,義不辱,憤
罵,以身死之。
240
《春曉曲》 明·劉仔肩
紫絲復帳流蘇結,云母屏風疊香雪。
門前嬌柳乳鴉啼,暖漏丁丁曉將徹。
花枝入簾紅尚小,蘭露著衣香不歇。
江南行客歸未歸,芳草春風滿城闕。
* 關于母草的詩詞 描寫母草的詩詞 帶有母草的詩詞 包含母草的古詩詞(39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