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心的詩詞(1266首)
801
《邵園行》 明·馬汝驥
君不見漢家八葉神靈主,繼世承平身好武。
夸胡罷獵長楊宮,廣苑還開上林土。
上林奢麗帝城東,刺號新莊錦繡叢。
連袤雖無百里大,嵲亦有三山崇。
802
《待旦軒為指揮作》 明·夢觀法師
東方將軍文且武,一片丹心思報主。
主恩未報不遑寧,起坐轅門待天曙。
城頭落月照西營,明星爛然河漢橫。
披衣耿耿不成寐,南埭雞鳴朝已盈。
803
《思家》 明·丘云霄
木落愁遠山,鄉心夜來絕。
不見渡溪人,但見渡頭月。
高堂憶遠征,妻孥望天末。
舞衣生輕塵,自貽此契闊。
白云起江頭,直向武夷沒。
804
《書事》 明·桑悅
忽聞朝報下鑾坡,對酒臨風發浩歌。
堪象神功為大武,敢將圣德比元和。
江湖一夜濤聲息,山岳千年喜氣多。
蟣虱小臣心萬里,癡將《周禮》暗編摩。
806
《有懷諸公》 明·舒頔
黿鼉出沒黃田蕩,龍虎盤蹲白下城。
才俊滿前勞顧問,愚蒙在下冀升平。
波濤江漢暫時險,煙霧乾坤有日清。
文士負才徒倚馬,武夫挾勇秖談兵。
807
《吳興唐子華畫云山小景圖》 明·宋訥
君不見夏圭昔寫漁村春霧時,江山半入無聲詩。
又不見馬麟昔作關山秋色圖,千里風煙來座隅。
夏圭馬麟去已遠,一入九原呼不返。
祇今畫者亂如麻,吳興近數唐子華。
808
《高昌老翁行》 明·孫蕡
高昌老翁背隆然,黃須高鼻毛發拳。
自言少小家幽燕,生長適值繁華年。
出身從戎事西邊,十七八九南營田。
雕戈如云護中堅,流蘇帳暖垂蜿蜒。
809
《義婦行(有引)》 明·湯胤勣
顧家一女膚如玉,炯炯靈臺抱貞淑。
擇配奚川武肅孫,井臼親操謝膏沐。
不必荊釵并布襖,雍雍自是閨中寶。
撫卑事上盡歡心,內外皆稱新婦好。
810
《秋夜夢康侍御用和》 明·童軒
宦游歲月易蹉跎,青鏡流光兩鬢皤。
客夢不知江水遠,鄉心偏傍雨聲多。
張衡有詠唯愁在,燭武無能奈老何。
為問舊游驄馬客,別來誰與共鳴珂。
812
《送安南使還國應制》 明·王彝
帝德如天四海同,卉裳相率向華風。
稱藩特奉龍函表,偃武仍包虎韔弓。
貢自炎方歸域內,心先流水到江東。
路經日出知天大,城與山蟠見地雄。
815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816
《續催日鼓謠》 明·吳斌
胡為乎六龍?斜飛于若木之金天,復沈淪于西溟澒洞之重
淵。
日車摧頹勢將墮,但聞驚天伐鼓,砰轟喧闐。
恨無魯陽所揮之神戈,又無羲和所執之神鞭。
817
《長歌行寄呂中甫山人》 明·楊承鯤
壯游歸來一何晚,雪里黃精不得飯。
太行句注俱眼前,只尺青霞夢修阪。
潞洲鮮紅味辛劇,廣野毭太繾綣。
沈殿曳裙代殿同,館中詞賦凌錦虹。
818
《馬道驛丞歌》 明·張佳胤
馬道驛臣八十五,身寄西秦家東魯。
耳聾齒脫鬢如霜,出入逢迎狀傴僂。
路接青橋與武關,棧道崎嶇無與伍。
不卑小官有展禽,不薄乘田有尼父。
819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820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 關于武心的詩詞 描寫武心的詩詞 帶有武心的詩詞 包含武心的古詩詞(126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