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此途的詩詞(881首)
722
《憶昔行送李成這徵君》 宋·程公許
憶昔與郡同射策,同舟同館心膠漆。
萬言人奏甘棄置,賴有湖山好看客。
歸裝濡滯及黃池,半菽寒菹作除夕。
慨慷相與期古人,聊復名場借梯級。
724
《夜讀莊子呈高紫微》 宋·岳珂
蒙園傲吏御風仙,聊以卮言后世傳。
小大升潛同此地,智愚工拙豈其天。
眾途適正何勞問,一理觀心本自然。
從此二經束高閣,為君終夕讀名篇。
725
《次韻芻父大篇》 宋·蘇泂
我生兩腳半八區,歸來狹視東南隅。
東南禹跡今綠蕪,百歲幾見人歐蘇。
聞石蘊玉川含珠,山乃秀潤源不枯。
胸蟠萬卷味道腴,落紙所至云錦鋪。
731
《次韻憫雨》 宋·衛宗武
百谷仰雨而蕃滋,乃穎乃苞乃成實。
鍤云方喜高下齊,大田俄報東南坼。
民窮至此噫亦甚,無年餓死其無日。
佛靈猶示致涓流,人力焉能施寸尺。
732
《過荻塘》 宋·衛宗武
煙火人村盛,川途客夜稠。
荻塘三百里,禹甸幾千疇。
綿絡廬相接,膏腴稼倍收。
經從少至老,復此系扁舟。
733
《壽南塘八月生朝》 宋·衛宗武
一年最好八月月,此月迥與尋常別。
君於厥月乃誕彌,天一之精所凝結。
涵精毓秀宜不凡,神如秋水膚如雪。
蜚英騰茂載宦途,所至光明而煒曄。
734
《送胡檢閱》 宋·陳著
塵鞅紛紛走畏途,眼中得見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雖癯卻飽書。
已把三長修信史,應無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為最,鳳閣鸞臺次第除。
735
《杖錫山別前人》 宋·陳著
結約登臨百里深,流連風雨一窗陰。
新寒鐙火照清夢,絕靜山林生古音。
此日與君相別處,有天知我不言心。
歸途步步須回首,蒼壁擎云幾萬尋。
736
《用前韻呈曉村》 宋·陳著
溪山兩相望,只隔五長亭。
一見坐聯日,高談氣拂星。
好賓知絡秀,兼仆困樵青。
此會受多益,歸途杖可銘。
737
《次韻張子華中秋感時》 宋·陳著
乾坤萬里一長吁,老憊悠悠據槁梧。
未死自慚前死欠,有生不若此生無。
縱聞新詔開途轍,難把陳言入范模。
寄語嵩峰子張子,山林深隱是耆儒。
740
《和溪翁二首》 宋·胡仲弓
學僧居丈室,不似客途中。
獨榻臥明月,長廊受晚風。
書癡成病懶,詩債喜窮工。
汩汩塵埃者,吾今愧此翁。
* 關于此途的詩詞 描寫此途的詩詞 帶有此途的詩詞 包含此途的古詩詞(88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