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此識的詩詞(2509首)
583
《臨江仙(吳宰生日)》 宋·王炎
欲近上元人意好,月如人意團圓。
暖風催趣養花天。
三山來鶴駕,萬戶識鳧仙。
手種河陽桃李樹,暫時來看春妍。
彩衣一笑棹觥船。
明年當此日,人到鳳池邊。
589
《哨遍》 宋·辛棄疾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鑿池筑亭,榜以舊名。
昌父為成父作詩,屬余賦詞,余為賦哨遍。
莊周論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其義美矣。
然上文論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為蟻所慕而致殘,下文將并結二義,乃獨置豕虱不言而遽論魚,其義無所從起。
590
《蘭陵王》 宋·辛棄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
其色如玉,光潤可愛。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狀。
云:“湘潭里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斗,號張難敵。
591
《洞仙歌(紅梅)》 宋·辛棄疾
冰姿玉骨,自是清涼□。
此度濃妝為誰改。
向竹籬茅舍,幾誤佳期,招伊怪,滿臉顏紅微帶。
壽陽妝鑒里,應是承恩,纖手重勻異香在。
594
《水龍吟》 宋·張鎡
余曰:人間虛幻,子能畢辭榮寵,清凈寡欲,當享萬壽。
驚覺,因賦此詞,乙丑冬十二月也
這番真個休休,夢中深謝仙翁教。
浮生幻境,向來識破,那堪又老。
送別寫景憂國
595
《水調歌頭》 宋·劉過
弓劍出榆塞,銅槧上蓬山。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
世事沐猴冠。
596
《賀新郎》 宋·劉過
彈鋏西來路。
記匆匆、經行十日,幾番風雨。
夢里尋秋秋不見,秋在平蕪遠樹。
雁信落、家山何處。
600
《角招》 宋·姜夔
吹香薄人。
已而商卿歸吳興,予獨來,則山橫春煙,新柳被水,游人容與飛花中。
悵然有懷,作此寄之。
商卿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
* 關于此識的詩詞 描寫此識的詩詞 帶有此識的詩詞 包含此識的古詩詞(25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