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此識的詩詞(2509首)
501
《鼓腹曲》 唐·貫休
我昔不幸兮遭百罹,蒼蒼留我兮到好時。
耳聞鐘鼓兮生豐肌,白發卻黑兮自不知。
東鄰老人好吹笛,倉囤峨峨谷多赤。
503
《送僧游天臺》 唐·貫休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騰騰。
眼作么是眼,僧誰識此僧。
歇隈紅樹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
504
《古塞上曲七首》 唐·貫休
幽并兒百萬,百戰未曾輸。
蕃界已深入,將軍仍遠圖。
月明風拔帳,磧暗鬼騎狐。
但有東歸日,甘從筋力枯。
505
《古塞上曲七首》 唐·貫休
幽并兒百萬,百戰未曾輸。
蕃界已深入,將軍仍遠圖。
月明風拔帳,磧暗鬼騎狐。
但有東歸日,甘從筋力枯。
507
《句》 唐·貫休
今日再三難更識,讖辭唯道待錢來。
(周寶蒞丹陽,州人
有事,輒云待錢來,后果以錢镠代之。
此上錢镠句也)
508
《酬洞庭陳秀才》 唐·齊己
何必要識面,見詩驚苦心。
此門從自古,難學至如今。
青草湖云闊,黃陵廟木深。
精搜當好景,得即動知音。
510
《寄自牧上人》 唐·齊己
五老回無計,三峰去不成。
何言謝云鳥,此地識公卿。
夢愧將僧說,心嫌觸類生。
南朝古山寺,曾憶共尋行。
513
《睡起作》 唐·修睦
長空秋雨歇,睡起覺精神。
看水看山坐,無名無利身。
偈吟諸祖意,茶碾去年春。
此外誰相識,孤云到砌頻。
514
《自詠二首》 唐·徐靈府
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等空虛。
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只是渠。
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
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復生知那處生。
515
《覽古十四首》 唐·吳筠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
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
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
516
《聽尹煉師彈琴》 唐·吳筠
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鄭聲久亂雅,此道稀能尊。
吾見尹仙翁,伯牙今復存。
眾人乘其流,夫子達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濤奔。
都忘邇城闕,但覺清心魂。
代乏識微者,幽音誰與論。
517
《苦春霖作寄友》 唐·吳筠
應龍遷南方,霪雨備江干。
俯望失平陸,仰瞻隱崇巒。
陰風斂暄氣,殘月凄已寒。
時鳥戢好音,眾芳亦微殘。
519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520
《絕句》 唐·呂巖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東畔月華西。
于中煉就長生藥,服了還同天地齊。
莫怪瑤池消息稀,只緣塵事隔天機。
若人尋得水中火,有一黃童上太微。
* 關于此識的詩詞 描寫此識的詩詞 帶有此識的詩詞 包含此識的古詩詞(25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