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此理的詩詞(1933首)
101
《金丹詩四十八首》 宋·張繼先
莫論仙骨莫求丹,此理玄玄有正門。
迷者少能知返本,教人藉此心為根。
龜蛇大小宜頻給,日月精華且總吞。
只自明師分剖后,難為荒野作丘墳。
102
《金丹詩四十八首》 宋·張繼先
乘龍駕鶴不須驚,此是金丹一粒靈。
五色云龍騰海底,九回風虎到天庭。
瓊花合處看壬癸,紫府交時藉丙丁。
此理要明非下士,除非名是少微星。
103
《金丹詩四十八首》 宋·張繼先
真鉛真汞最堪憑,此理昭昭卻少行。
白虎鼎中成玉液,螣蛇宮里養金精。
坎男離女分三位,日月東西合一程。
若幾此中尋得路,嬰兒相貌自然成。
104
《和程進道見貽》 宋·曹勛
秋聲起木杪,便覺密葉稀。
風至草木勁,水闊鴻雁知。
壯懷感搖落,嘆息囊中錐。
功名未卓立,此心常坐馳。
105
《失題》 宋·李流謙
學者一大事,最重出與處。
用行舍之藏,孔顏獨相許。
參賜地位高,窺牖不得睹。
而況未見圣,一曲株守兔。
106
《挽沈夫人》 宋·李流謙
人道孝為大,斯言俗之砭。
簪緌顙猶泚,乃能出閨簾。
逶迤竟潛通,姑慈霽霜嚴。
老禪入宵夢,薄云為之殲。
凈心正覺成,妙解脫妄粘。
寶蓮托凈質,此理遙已占。
君看數珠輪,此句吾為拈。
107
《贈光孝益老》 宋·樓鑰
鴒原鴻雁行,此理懸諸天。
萬事可變滅,天性難推遷。
顯菴幼出家,潔饑同玄蟬。
一缽寄西東,悠悠經幾年。
108
《送淳丞上虞》 宋·樓鑰
我老不復仕,行將掛衣冠。
兩子俱貳令,官職恰一般。
剡川且書考,上虞亦之官。
人言易捧檄,歸奉重親歡。
109
《和鐘道士若谷投贈韻》 宋·程公許
流年袞袞擁頭浪,蕭騷白發三千丈。
人生勞祿底須多,何嗟及矣負米養。
滄溟不禁尾水匯,養素略窺道家說。
庶幾真一復保全,可以眾言強分裂。
111
《用元韻答汪廣文》 宋·王炎
十丈花開玉井峰,藤蘿亦附灌木叢。
可憐浮食不根著,南北羈旅如燕鴻。
倦飛欲返返未得,夢魂時繞三徑松。
故人相見發孤笑,執熱一濯清穆風。
112
《游西墅》 明·袁凱
吳王逐獸地,士衡聞筜亭。
古人不可見,荒原今獨行。
遺堵儼若存,阡陌復縱橫。
依稀望極浦,迢遞盼春城。
118
《慈順堂》 宋·彭龜年
我官廣文館,門巷正蕭索。
王孫幸過我,開口有請托。
索詩慈順堂,一再不可卻。
人心有太平,此豈易描摸,
* 關于此理的詩詞 描寫此理的詩詞 帶有此理的詩詞 包含此理的古詩詞(193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