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此度的詩詞(2055首)

    981 《作《云谷晴翠》歸途口占》 未知·劉海粟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寧復在人間。
    八五游歷曾非夢,疑昔登臨未定山。
    有路籬雀飛不到,無知松柏老能閑。
    要從何處尋丹嶂,莫使匆匆鹵莽還。

    982 《留題授上人曲肱齋》 宋·蔡向

    莫笑此齋小,曲肱聊度年。
    玉樓容十二,世界納三千。
    亦可羅尊俎,何妨散簡編。
    戲余留歲月,墻遠不能前。

    983 《題梅壇》 宋·曹仙家

    漢代梅君此煉丹,古壇翠駮蘚花斑。
    目窮鳥道青天遠,榻轉松陰白日閑。
    煙隔樓臺分象外,風吹鐘磬落人間。
    不知乘詔沖升后,幾度飛鸞到舊山。

    984 《峽山寺》 宋·晁公邁

    地辟天分碧峽嵬,雷奔電激駕潮回。
    神移古殿名猶在,石架禪房勢欲摧。
    璧月近依朱檻轉,冰泉暗度白云來。
    南游瘴國吾何恨,懷抱多從此地開。

    985 《泛秋浦辭》 宋·陳炳

    九華北兮瀨東,石畏硊兮屈盤。
    誰此游兮萬頃,初禹鑿兮何年。
    窈其深兮莫測,微波涌兮淪漣。
    民連甍兮渚居,矗百雉兮造天外。

    986 《濯纓亭》 宋·陳庚生

    誰引滄洲客,行歌到此亭。
    縈回一水碧,巉絕兩峰青。
    小雨吹行艦,疏梅度遠汀。
    我無纓可濯,華發任星星。

    987 《廣陰亭詩》 宋·陳士徽

    唐翁靜者閉門飲水啜粥無知音,我能發爾一片冰清心。
    巨風吹天振海浪如屋,此翁林中眠正熟。
    中天渴烏吐火六合新開窯,此翁兩鬢秋颼颼。
    小兒爛羊瓜果盡青紫,此翁臨水洗雙耳。

    988 《恩波橋》 宋·陳延齡

    富春勝趣景一幅,四面好山青簇簇。
    浙江逶迤向東來,千里平鋪鴨頭綠。
    老夫作官從此游,恩波閣道如虹浮。
    憑欄夜半玩星斗,全稽分夜天南頭。

    989 《紫霄觀》 宋·陳宗禮

    平陂復峻坂,曲折勞攀躋。
    中道忽孤絕,恍然遇安期。
    授以度世術,呼吸隨風飛。
    長跪受隱文,三復嘆且疑。
    變化豈不神,勾譎莫予期。
    回鞭指故山,從此問所歸。

    990 《云安玉虛觀南軒感事偶書五首》 宋·杜柬之

    古觀久荒涼,寂然外人境。
    草木既蓁蕪,風雨亦頹隕。
    我來一糞除,地凈窗為冋。
    晨光散桐陰,夕照落柏影。

    991 《奉別唐寺丞丈一首》 宋·度正

    正家巴山陽,占田才百畝。
    春秋自耕稼,亦足糊其口。
    中年或水旱,采蕨充飯糗。
    四壁固屢空,滿屋貯蝌蚪。

    992 《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過邛州火井縣三友堂小》 宋·頓起

    七盤一何高,蒼翠凈寥廊。
    夜雨濯杉檜,春風散芝藥。
    細云散巖色,細逕度危筰。
    邑改井已泥,空余漢城郭。

    993 《秋晚雜書三十首》 宋·方回

    吾家一何奇,奇峰照南窗。
    是為紫陽山,萬木青樅樅。
    上有出岫云,下有見底江。
    江清云無心,伴此眉宇厖。

    994 《次韻中秉教授喜雨之作》 宋·馮伯規

    入春絕無一聲雷,赤日又將近夏末。
    陰霾蔽天動經月,草木葉上積寸埃。
    朝朝群望俱遍走,一毫及民更無有。
    雨師遠逃龍亦睡,江澀魚跳獸空吼。

    995 《三蕭行賀蕭丞定夫子登科》 宋·傅西齋

    吾鄉前輩多風誼,教子讀書全盛事。
    劉斯立在慶歷間,二子同升俱上第。
    后來嘉佑孔長源,三子聯登相后先。
    一家科第光燁然。

    996 《題鳳林橋》 宋·高仁邱

    一道長虹跨北河,往來憑此涉清波。
    帆從寶相叢中度,人向金鰲頂上過。
    此日高車題了少,昔年驅石敘功多。
    鳳凰已去無遺響,只此江鷗答棹歌。

    997 《游東屯》 宋·關耆孫

    呼船渡西嚷,策馬行東屯。
    猶有竹下屋,依然柴作門。
    林深多鳥雀,山對有猱猿。
    世隔券尤在,堂非基自存。

    998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宋·何蒙

    滿眼煙霞與宅連,義高孝弟代相傳。
    彤庭召對曾承詔,內府頒書特奉宣。
    學古一門遵法度,禮賓群仆盡精賢。
    竺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風恣飲筵。

    999 《靈巖》 宋·何子舉

    靈巖之境最超卓,高隱翠微浸碧落。
    迢迢一逕倒青松,壁闕危門敞虛閣。
    敞虛閣,見寥廓,萬疊青山連海角。

    1000 《太湖山》 宋·黃圭

    一帶回環底處山,勢如飛楫下平川。
    須知欲到菩提岸,好是常懸般若船。
    纜向龍湖宏利濟,撐從苦海度人天。
    當年普照如乘此,無復須巾撒向前。

    * 關于此度的詩詞 描寫此度的詩詞 帶有此度的詩詞 包含此度的古詩詞(20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