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正土的詩詞(643首)
341
《花朝》 明·吳稼竳
日氣朝青池上波,交交啼鳥傍池多。
三春花事終難負,二月風光半未過。
土俗歲時存舊記,閨人單夾制輕羅。
正憐一樹櫻桃放,桃李相催奈若何。
342
《長平》 明·謝肅
引軛方上牛,參旗正南舉。
行行堠路明,忽在長平聚。
踟躕念衰韓,不得守茲土。
嫁禍于趙國,移師與秦拒。
343
《挽楊左丞(諱完哲)》 明·葉杞
馬首星河半壁天,東南保障豈徒然。
越陀新拜中朝命,吳會重頒至正年。
故土未歸師竟老,長城雖壞□能全。
碧梧池上蹲孤鳳,他日應慚義鶻篇。
344
《蘇編修昌齡挽詩》 明·張宣
遺編三嘆古稀聲,分得乾坤一氣清。
天上故人俱告老,江南小子盡知名。
瓊花后土醒春夢,夜月空梁黯舊情。
地下修文書正朔,也知不獨晉淵明。
345
《次陳滄洲重陽韻》 明·張淵
置卻功名土苴間,滄洲長與白鷗閑。
到門秋水當天坐,繞屋蘆花帶雪關。
明月滿川惟載鶴,清江一笛正看山。
只慚碌碌東西者,贏得流年損壯顏。
346
《黃山雜詩》 明·鄭善夫
園廬春欲至,歲事此伊始。
采芳入曾云,散發不及理。
蠶眠桑柘繁,土膏農務起。
龍斗未敢聞,巢父正洗耳。
347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348
《祖德詩九章》 明·朱瞻基
上天信崇高,臨下明以赫。
元季政昏亂,帝用厭夷狄。
眷求令德宗,視乃善慶積。
沛然啟其祥,疆宇俾開辟。
350
《東湖》 宋·蘇軾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
爾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
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
351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352
《再次韻趙德麟新開西湖》 宋·蘇軾
使君不用山鞠窮,饑民自逃泥水中。
欲將百瀆起兇歲,免使甔石愁揚雄。
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
千夫余力起三閘,焦陂下與長淮通。
356
《百步洪二首》 宋·蘇軾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蕩槳肩相摩。
不學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
獨將詩句擬鮑謝,涉江共采秋江荷。
357
《柏石圖詩》 宋·蘇軾
柏生兩石間,天命本如此。
雖云生之艱,與石相終死。
韓子俯仰人,但愛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成壞幾何耳。
358
《百步洪二首(并敘)》 宋·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359
《東坡八首(并敘)》 宋·蘇軾
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360
《柏石圖詩(并敘)》 宋·蘇軾
陳公弼家藏《柏石圖》,其子慥季常傳寶之。
東坡居士作詩,以為之銘。
柏生兩石間,天命本如此。
雖云生之艱,與石相終始。
* 關于正土的詩詞 描寫正土的詩詞 帶有正土的詩詞 包含正土的古詩詞(6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