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次文化的詩詞(104首)

    41 《葉進卿寄和章次韻復之》 宋·陳造

    君文如泛濤淵里,方快驚瀾忽清泚。
    手抄口誦欲忘年,小窗長日銅爐煙。
    端宜飲我三斗墨,有底向人矜此客。
    平生歌頌仍歌風,寬柔靜直能形容。

    42 《席上次邵文伯顏》 宋·李彌遜

    月色羨明玉,化光揚素波。
    醉吟吾豈敢,能賦屬陰何。

    43 《次韻李舍人》 宋·鄧肅

    道山文章伯,杖履作幽棲。
    筆硯為戲事,業落翻墨螭。
    平生百萬言,定相初不離。
    更憐世間士,塵網深相闈。

    44 《裘父見和復次韻》 宋·曾協

    郢質由來迥不同,曾當巧匠運斤風。
    肯過異縣尋癡叔,聊遣高談慰病翁。
    骯臟吾甘才苕霅,飛騰君合上昆蓬。
    祗今已恨成名晚,好把文章問化工。

    45 《次韻黃文叔正言送日鑄茶》 宋·樓鑰

    古人養老食而酳,后人既飽須啜茗。
    唐稱陽羨顧渚茶,惠建之名猶未省。
    小團花{左革右夸}矞云龍,競巧爭妍動天聽。
    要之造化生萬物,甘苦酸鹽適其性。

    46 《次韻曾使君和刪定鮑倅譙樓雙門復舊觀之作》 宋·虞儔

    公家文字足搜尋,間覽容陪夏日臨。
    句里江山元自舊,筆端造化速宜今。
    朱扉對啟雄潭府,秀氣平分入泮林。
    青佩龍門行在望,躍鞭莫負使君心。

    47 《王常博寄示沌路七詩李肩吾用韻為予壽因次韻》 宋·魏了翁

    前村風日熟新粳,尚記來時帶雨耕。
    大化驅人人未喻,等閒文字過平生。

    48 《次韻永平令江叔文鶴山書院落成詩》 宋·魏了翁

    天運驅人人不覺,古道違時時不學。
    王相隨脛回荊山,昭質依然未經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動悟聲氣從。
    礪舟霖雨到梅蘗,變化氣質天同功。

    49 《次韻山居》 宋·方岳

    文如翻海百川朝,不說從前兩耳囂。
    徑與此山俱寂寂,未應吾道竟寥寥。
    一生不辦雕龍口,十萬誰纏騎鶴腰。
    但得草茅化歇去,何如快活有新條。

    50 《次韻謝兄見寄》 宋·方岳

    寒入吟肩兀蹇鞍,灞橋風雪幾躋攀。
    諸賢有意起更化,老我無能悔出山。
    談到時文真破碎,情知吾道轉間關。
    武元衡事傳聞否,倦翼孤飛正欲還。

    51 《次韻黃巖高志尹寄壽》 宋·陳著

    冠屨天地間,車笠風云從。
    我行半東南,已復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見老不化,宿學今何功。

    52 《次韻張安撫李侍郎同賦茯苓酥》 宋·項安世

    山人采藥晞喬松,披云扶石松根空。
    搗霜鉺玉得不死,大樂真與神靈通。
    論功合在金石上,何意坐隨脂澤融。
    誰令千古玉環穢,涴此萬壑寒林風。

    53 《次韻曾侍郎》 宋·張镃

    世上曾誰歌白雪,慨嘆風人聲屢咽。
    旋蟲時叩豈無聞,盡發宮商方應節。
    江西源正非旁流,文清詩名不易收。
    師承吏業特余事,一門玉律夸中州。

    54 《王元才甥見過其弟元濟甥繼來有詩次韻》 宋·晁公溯

    把酒悲歌望蜀天,感今懷昔重凄然。
    道堅或謂如無忌,靈運還欣對阿連。
    他日鵬應自鹍化,此生蚿豈待夔憐。
    筆鋒剩淬猶錐利,明歲文場破兩甄。

    55 《次韻劉端禮兼簡王民瞻郭進道》 宋·李處權

    從來膏粱鄙世胄,豈知牛后與雞口。
    況乃末俗交道衰,時態紛紛翻覆手。
    劉君門多長者轍,俗子驅車未容蹂。
    斯文博約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

    56 《次韻酬尹少稷》 宋·王洋

    尹子於為文,跳弄同戲劇。
    舉頭發天藏,俛產取地蟄。
    誰謂熱洛河,可使當劉秩。
    揮毫射虎豹,引手唾決拾。

    57 《蘭亭集序/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離別感傷感嘆人生

    58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59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60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 關于次文化的詩詞 描寫次文化的詩詞 帶有次文化的詩詞 包含次文化的古詩詞(1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