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檀欒的詩詞(83首)

    61 《南坡口號十八首》 宋·鄭清之

    吾孫宗子喜相過,一笑檀欒似樂窩。
    且向尊中陪北海,直須閑裹識南坡。

    62 《小墅桂花盛開與客醉樹下因賦二律》 宋·岳珂

    黃金涌出碧檀欒,消得充庭舞廣寒。
    露蕊移將天上種,云階借與月中看。
    扶疎清影立黃鵠,匼匝滿庭翔翠鸞。
    吹徹玉笙正涼透,香風萬斛夜漫漫。

    63 《題蒼玉軒》 宋·王炎

    羽客家何在,翠微有仙躅。
    誰謂絳闕遠,功行要純熟。
    小筑開壺天,燕坐媚幽獨。
    室中閱丹經,檐外養修竹。

    64 《筠亭》 宋·宋庠

    歲晚檀欒姿,山中映孤宇。
    聲繁天籟吟,影動仙幢舞。
    即境是真如,黃花間幽圃。

    65 《溪上行》 宋·張嵲

    垂陰覆綠波,檀欒影空注。
    傍有微徑通,穿云向何處。

    66 《五窮吟》 宋·劉黻

    智學文交與命窮,瘴江風雨值衰翁。
    昌黎送別勞三揖,何似檀欒一笑中。

    67 《喜湯子才永豐筑室成》 宋·晁公溯

    顏子在陋巷,端居亦何難。
    家有郭外田,足以給一簟。
    今我客四方,衣食于縣官。
    罷則無所歸,奔走殊未安。

    68 《和時升種竹韻》 宋·郭印

    何物比君子,猗猗庭前竹。
    直節虛心人不顧,高標雅態自殊俗。
    千畝碧云雖未有,數竿清風也自足。
    興來尋訪不知懶,到處敲門忘檢束。

    69 《再和前韻答隱父二首》 宋·郭印

    植物稟清氣,天與寒筠獨。
    陸離草樹間,貴賤分珉玉。
    王孫愛夭紅,采蕊動盈掬。
    如何檀欒姿,睥睨少青目。

    70 《戈陽縣學北堂見夾竹桃花有感而書》 宋·李覯

    暖碧覆晴殷,依依近朱欄。
    異類偶相合,勁節何能安。
    同地盡妖艷,無地容檀欒
    移根既不可,潔心誠為難。
    外貌任春色,中心期歲寒。
    正聲尚可聽,誰是憐倫官。

    71 《與可墨竹二十韻》 宋·蘇籀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欒
    影動嵇阮愛,筍穿淇渭干。
    禪翁三昧力,老手一揮間。
    意匠先鶻落,心造忘筆端。

    72 《萬竹乃竹洲曾孫也萬竹子常新恩棄儒於乾明入》 宋·楊公遠

    洲上檀欒竹萬竿,此君得所一般般。
    根雖易地終無異,操直參天也不難。
    冠借皮為疑斗燦,杖憑枝作覺龍寒。
    步虛詞罷幽閒處,好勘黃庭悟寸丹。

    73 《次韻葉宰植竹四絕》 宋·喻良能

    檀欒節目瘦長枝,晴既蕭騷雨亦奇。
    誰道此君惟澹泊,細看頻賞自多姿。

    74 《對廳口號》 宋·喻良能

    歡聲喜氣溢黃堂,解慍風清化日長。
    簪紱盡傾千里目,冕旒遙祝萬年觴。
    韻敲碧玉檀欒嫩,色斗紅妝菡萏香。
    共慶龐恩新浹洽,圣君文母壽無疆。

    75 《由真隱至枕峰寺》 宋·喻良能

    野外初涼冷,征衫亦未重。
    檀欒溪上竹,勃窣道邊榕。
    秋意撩人切,嵐光潑眼濃。
    更尋天竺寺,卻憶此高峰。

    76 《廷秀再用韻見寄末句易檀為蘭故亦不復從前韻》 宋·周必大

    修竹凌寒劍戟攢,何如綺繡媚千般。
    爐薰錦帳朝衣夾,花顫金釵舞袖禪。
    少態山茶空艷艷,多姿梅蕊恨欒欒。
    西清垂意君知否,應記青綾握舊蘭。

    77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78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楊震關西,
    丁寬易東。

    79 《江城子(海棠花下燒燭詞)》 宋·劉辰翁

    紅欹醉袖殢闌干。
    夜將闌。
    去難拚。
    燒蜜調蜂,重照錦團欒。

    80 《偈頌五首》 宋·釋了悟

    今朝七月半,叢林解制忙。
    當頭老水牯,筋骨不堪富。
    大家團欒禮三拜,枬檀薝蔔一般香。

    * 關于檀欒的詩詞 描寫檀欒的詩詞 帶有檀欒的詩詞 包含檀欒的古詩詞(8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