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橫觀的詩詞(743首)

    721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失卻本來面目,個個日南長至。
    先祖時節苦臨,處處笙歌樂醉。
    也參禪,亦詳義,也貧窮,亦富貴。

    722 《示弟子彭資深心齋居士》 宋·釋印肅

    靈山話月,曹溪指月,禪可禪而成大過。
    一念頓超沒量人,六月雪歌向猛火。

    723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云開青山橫屋頭,雨住流水漲門底。
    南無家家觀世音,回避不及鼻相抵。
    非唯鼻相抵,亦乃同見同聞,同齅同舐,同身同意,同得同智。
    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72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風觀癡甚,形骸老生,眉棱陰覺重,鼻息靜還清。
    二儀未兆,一點圓明。
    霜洗斗牛濕。
    秋晴河漢橫。
    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

    725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心空觀身,眼冷對塵。
    本來無物,幻起成春。
    動若行云而應,止猶虛谷而神。
    門門隨事得三昧,機用縱橫不倩人。

    726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恬然正觀,山空水寒。
    河漢橫而斗潤,云霧斂而秋寬。
    如仇學子兮怒眼三角,無位真人兮赤肉一團。

    727 《緣識》 宋·宋太宗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

    728 《緣識》 宋·宋太宗

    偃亞松,筆跡高,來更妙,甚奇特,三十年前曾收得。
    上下度量有短長,

    729 《緣識》 宋·宋太宗

    清靜真空理,不無解者難。
    縱橫依見性,廓落智中觀。
    坦蕩歸仁德,辛勤久遠看。
    勿教為逆順,平地入云端。

    730 《緣識》 宋·宋太宗

    法演雙林下,凡情世眼觀。
    澹煙光雨際,孤月凈云端。
    意思皆時暫,縱橫大教寬。
    含情能息慮,物外不相干。

    731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清靜真空理,不無解者難。
    縱橫及見性,廓落智中觀。
    坦蕩歸仁德,辛勤久遠看。
    勿教為逆順,平地入云端。

    732 《石縫泉清輕而甘滑傳聞有年矣前此數欲疏引入》 宋·蘇頌

    峨峨鳳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濫觴,漸大乃穿石。
    靈苗蔭荼槚,寶氣近金錫。
    毖彼淵源長,茲惟云霧液。

    733 《和卷中韓子蒼梅花三首》 宋·蘇籀

    先開媚晴昊,孤艷斷魂時。
    繞樹沈煙主,凌寒檀暉披。
    參橫明月觀,雪細影娥池。
    結實冥冥雨,君看雀啅枝。

    734 《鄭太灼灸戲成》 宋·王洋

    丈人國地龜,千古秘清廟。
    側聞扈圣初,彤庭獻喜兆。
    從此氛霧開,屢錫休瑞報。
    珪璋厭紛華,江湖樂豐好。

    735 《寄題安福鳳林橋》 宋·王洋

    二年廬陵城,不踏安成野。
    但聞古侯封,活壤富書社。
    剸煩或容容,書考乃下下。
    韓君令安成,政事飾儒雅。

    736 《游光大寺示犀老》 宋·楊時

    山橫杳靄有無中,疊觀層臺一梵宮。
    萬軸瑯函方杜口,數聲啼鳥正談空。
    溪云抱影侵行屐,香篆飛煙襲晚風。
    薄宦羇人如接摺,自慚來往苦匆匆。

    737 《池邊樹》 宋·喻良能

    礫索池邊樹,疏花照淺清。
    雖無卻月觀,且有一枝橫。

    738 《為何鹽獄題種德堂》 宋·喻良能

    作堂備登覽,既作扁其顏。
    扁顏固云易,踐名良獨難。
    我友何水曹,筑堂水云間。
    瞰臨擅奇絕,佳氣何郁盤。

    739 《登嘉州萬景樓》 宋·袁說友

    危欄徙倚納清觀,蹁躚意已追鴻鵠。
    仙官五千九百到,我亦悠然立于獨。
    霧收江際天接水,日動山尖光漾木。
    倚樓拍手叫青天,一笑江橫送飛鶩。

    740 《采石遇順風》 宋·袁說友

    我觀挽強弓,去鏃不可止。
    弓力小有盡,所至亦無幾。
    又觀鴻鵠飛,沖霄勢難已。
    天高羽翼倦,俄復知還矣。

    * 關于橫觀的詩詞 描寫橫觀的詩詞 帶有橫觀的詩詞 包含橫觀的古詩詞(74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