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棹聲的詩詞(478首)

    441 《合紙屏為小閣畫臥袁訪戴其上名之曰聽雪各與》 宋·方岳

    空山十日雪塞門,天荒地老無行人。
    蘆花敗絮不堪著,山石夜裂蒼皮皴。
    奇寒中人僵赑屃,樵汲路迷瓶粟既。
    駕風萬鶴危欲仙,此腹久無煙火氣。

    442 《泊丈亭》 宋·陳著

    丈亭亭下浦,艤棹又終朝。
    船聚市聲雜,風生江氣驕。
    茲行未百里,已涉第三潮。
    去住向誰問,鷺飛云影飄。

    443 《次韻弟茝懷歸》 宋·陳著

    同聲相應甚塤箎,雨夜聯床只有詩。
    斷港漫生歸棹興,流年空感浴蘭時。
    良思難與世情說,衰病聊將僧定移。
    須信滯流皆有命,不然安用老天為。

    444 《同張公望湖上避暑到四圣觀招柏堂月潭二道士》 宋·姚勉

    清晨有客來,畏暑畏避地。
    涼多獨湖上,一棹拍空翠。
    長堤舞楊柳,余雨在荷芰。
    炎蒸俱已失,滿抱足清意。

    445 《夜聞鄰笛》 宋·蒲壽宬

    幽夢初回漏未央,起聞鄰笛倍凄涼。
    不知何處石崖裂,忽送一聲江水長。
    短棹清風懷赤壁,斷垣斜月隱山陽。
    猶疑吹到梅花落,不見梅花空攪腸。

    446 《富池江上蕩舟游望二首》 宋·董嗣杲

    上江落水渺莽中,入軍遡水曲折通。
    此鎮巧當兩汊路,每日飽看千帆風。
    客知鼓棹白日急,人傷對鏡玄發空。
    荒寒殊甚只自笑,悲聲繞井馀枯桐。

    447 《歸釣吟》 宋·華岳

    我生本是絲綸客,嘗抱絲綸釣王國。
    膠庠雖識姚有虞,載車未遇周西析。
    抱琴歸去古江邊,江頭風月猶依然。
    江風刮岸岸如削,江月照人人未眠。

    448 《渡江云 庚戌臘月九日,與邾仲羲同往江陰·》 元·邵亨貞

    ,芭葦彌望,朔吹乍靜,山氣乍昏復明,起與仲羲登橋縱目,霜月遍野,情懷恍然,口占紀行,求仲羲印可朔風吹破帽,江空歲晚,客路正冰霜。
    暮鴉歸未了,指點旗亭,弭棹宿河梁。
    荒煙亂草,試小立、目送斜陽。
    尋舊游、恍然如夢,展轉意難忘。

    449 《黑漆弩 游金山寺粼曲子 伯昌嘗以漆弩侑酒》 元·王惲

    名似未雅。
    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
    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后人愛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誰曰不然。
    仲先因請予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

    450 《水龍吟 已未春三月,同柔克濟河,中流風雨》 元·王惲

    賦此詞,且以經事之后,重有所惜云春流兩岸桃花,驚濤極目吞天去。
    孤舟纜解,棹歌聲沸,漁*掀舞。
    云影西來,片帆吹飽,滿空風雨。
    悵淋漓元氣,江南圖畫,煙霏盡,汀洲樹。

    451 《經武康小山法瑤師舊居》 宋·釋智圓

    至道不可狀,至理杳無名。
    萬彙喪其源,出沒何營營。
    忽焉生法瑤,研慮還淳精。
    立言宗能仁,百也馳休聲。
    我來訪舊居,景物如有情。
    閑庭慘樹色,空山咽猿鳴。
    斯人今也亡,孤棹尋歸程。

    452 《詠雪次鐸字痛字韻二首》 宋·項安世

    水官不能神,經歲無此作。
    春風一回首,風花散云箔。
    飛來忽滔天,掃去不盈握。
    蒼茫大千界,斂散一圭角。

    453 《上二溪山》 宋·張嵲

    積雨連日夜,敢謂今旦晴。
    綠彩泛林端,愛此朝景明。
    晨炊肅徒馭,結束方上征。
    千巖屹穹隆,萬壑臨崢嶸。

    454 《出城》 宋·葉茵

    清曉出江城,波平覺棹輕。
    煙荷學人老,風柳作秋聲。
    歲稔時無事,心和物有情。
    客來慵與語,苦苦問功名。

    455 《何楷讀書堂》 明·張羽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
    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回。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456 《山陰曉發寄暨陽舊友》 明·張羽

    水漲官河遠,西風去棹輕。
    四山猶暝色,萬木盡秋聲。
    村近聞雞犬,天寒憶弟兄。
    故園歸未得,漂泊若為情。

    457 《題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筆長句》 明·李東陽

    浙江之東縣新昌,乃在千巖萬壑之中央。
    側身重足恐無路,五步一澗十步岡。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叢抱青璟勣。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墻。

    458 《徐用和侍御所藏云山圖歌》 明·李東陽

    何人醉寫云山圖,浮云澒洞山模糊。
    空明射地日漏影,稍覺樹林開扶疏。
    平原蒼莽不知處,忽有細路通榛蕪。
    茅堂枕山半閣水,卷幔正對前峰孤。

    459 《聞狼山捷》 明·李東陽

    北風吹卷洞庭波,飛舸還經孟瀆河。
    今日勝兵方有算,向來遺孽本無多。
    中宵驛使傳書捷,兩岸歡聲入棹歌。
    聞說西南猶轉戰,幾時甘雨洗天戈。

    460 《廬陵於兩池中作船亭名臥蘆取山谷滿船月臥蘆》 宋·陳文蔚

    路人芳池柳岸行,宛然野渡一舟橫。
    祗緣胸次規模別,便有江湖氣象生。
    云影恍疑帆影度,嘯歌中有棹歌聲。
    人生聚散無勞較,萬里青天白鳥鳴。

    * 關于棹聲的詩詞 描寫棹聲的詩詞 帶有棹聲的詩詞 包含棹聲的古詩詞(4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