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森冷的詩詞(98首)

    81 《式賢和杜夔府百韻過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筆力乃》 宋·方岳

    林壑黃昏外,衡門紫翠邊。
    火耕今已老,云臥幾何年。
    棋斂將殘局,篙回興盡船。
    畫麟真已矣,騎犢適悠然。

    82 《憶暢慶玉如四上人》 宋·仇遠

    臘中晴色久,霜月冷森森。
    可但思元度,惟應憶道林。
    三更難得曉,一片欲歸心。
    有約分苔石,南山蒼樹陰。

    83 《金雞叫警劉公》 元·王哲

    占得虛空呈俊俏。
    玄中玄,妙中絕絕妙。
    自然五彩通靈照。
    一顆明珠,萬道霞光罩。
    凈凈清清,冷冷曉曉。
    昏昏默默,冥冥窈窈。
    森羅萬象輝輝濯。
    月里蟾鳴,日里金雞叫。

    84 《憶南塔上方因寄慶昭師》 宋·釋智圓

    杉竹森森一徑通,六年高院寄幽蹤。
    涼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長江雪后峰。
    吟次夏云晴影薄,講殘春樹翠陰濃。
    四時嘉景真堪愛,曾伴支公數倚筇。

    85 《踏雪》 宋·趙汝鐩

    玉壺一色天漫漫,亂雪飛春減卻寒。
    屑瓊篩瑰塞宇宙,柳絮如拳輥作團。
    卻愁花木不禁冷,攜筇問訊遍玉欄。
    老柯樛枝幸亡恙,紅苞半吐怯牡丹。

    86 《平寇》 宋·劉黻

    西江十二州,自昔聞寇警。
    按圖覽上游,峒俗號最梗。
    嗜殺等兒戲,縱掠恣狼獷。
    右通崆峒東,左接梅花嶺。

    87 《納涼過林氏居》 宋·林景熙

    出郭已虛曠,入門轉蕭森。
    筠棲無六月,聊以解我襟。
    紅日不到地,白云時滿林。
    坐久石恨冷,酒醒荷氣深。

    88 《游建隆觀》 宋·孔武仲

    瑞云靈跡久荒蕪,琳館重開聳碧虛。
    邂逅馬蹄過勝境,紛紜人世得仙居。
    異花重疊春輝早,喬木森陰晚景疏。
    金闕瑤臺不容久,歸來風馭冷襟裾。

    89 《御風行送武夷道人謝疊山》 宋·陳杰

    武夷山中有伏龍,鬣卷云雨深重重,化為白須一老翁。
    疾雷破山六丁取,置衛銅環森守虎,云是健將雨下土。

    90 《俞光遠父子歸馬嶴兼托問訊故舊》 宋·戴表元

    君不風深山野馬生龍駒,又不見荒林老鷹鳩作雛。
    男兒似種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
    祗今道路滿塵土,大袖已覺妨奔趨。
    提攜逐食何足羨,羨子有策寧親軀。

    91 《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句》 宋·方回

    一峰何崢嶸,萬象翻匍匐。
    心包元氣并,影立太空獨。
    遙瞻極乾端,俯瞰際坤軸。
    飄飄凌云身,杳杳送鴻目。

    92 《靈隱寺行呈伏虎巖》 宋·方回

    蓬萊水淺塵幾揚,歷劫不動此道場。
    黃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鄉。
    吾故不能知鴻荒,嘗聞許由避陶唐。
    南巡會稽憶夏后,西渡浙水傳秦皇。

    93 《過興德寺》 宋·李復

    行雨忽過漸細微,冉冉傍馬殘云飛。
    亂溪爭流經屢渡,近水短畦菘葉肥。
    躋欹到寺石燈滑,紅葉擁門人跡稀。
    升堂坐定聞魚鼓,亦傳齋缽慰我饑。

    94 《中春苦雨書懷》 宋·李覯

    春秋書大雨,三日已為霖。
    如何方春時,終月常積陰。
    淙空若泉瀉,盪地成淵深。
    曾無書夜別,顧恐山岳沈。

    95 《瑞光亭有作》 宋·丘葵

    終年蕭寺裹,人跡往來稀。
    雀踏梁塵落,蜂穿森屑飛。
    佛幡書古偈,僧壁掛禪衣。
    此景惟予愛,冷然契道機。

    96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雙眉低垂,兩目清冷。
    著於萬象森羅,更沒一絲欠剩。
    秋霜鶴老夢寒,霽月夜摩松頂。

    97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明回老兔宮,冷下蒼龍窟。
    諸人名邈兮搖手未然,萬象森羅兮點頭具足。

    98 《過般若庵》 宋·釋正覺

    重軒瘦立曲欄頭,島嶼青微冷枕流。
    望眼解隨沙水轉,賞心真與岸云浮。
    平分野色連延屋,點破江光相趁舟。
    般若空宗深得義,森羅元不礙人休。

    * 關于森冷的詩詞 描寫森冷的詩詞 帶有森冷的詩詞 包含森冷的古詩詞(9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