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梵行的詩詞(171首)
141
《柏溪巖頭》 宋·陳著
晴色上游筇,西行二里中。
薺花黃纈地,麥穗白潮風。
紙杵鳴山屋,齋鐘出梵宮。
歸途須傍早,要折石巖紅。
142
《贈煜上人》 宋·姚勉
繞院蕭蕭竹,僧中爾獨清。
佛燈行道影,梵磬誦經聲。
露葉晨蔬熟,風松晝茗烹。
夜深誰伴侶,月在石窗明。
143
《舊題寶勝寺壁》 宋·胡仲弓
十里湖光鏡樣平,銀潢一帶向東傾。
寺從楊柳陰中出,僧在蓮花會上行。
佛地也容擔板漢,梵音莫近采菱聲。
我來借榻醒塵夢,歸去吟詩韻更清。
144
《聽請道人念佛》 宋·趙文
平生不喜佛,喜聽念佛聲。
大都止六字,三誦有馀音。
唱偈類哀切,和聲等低平。
蟬聯未肯已,綿弱殆不勝。
145
《游東林寺》 宋·董嗣杲
廬山白云擁,絕似兜羅綿。
覆得丑好盡,何啻萬萬千。
東林香爐峰,生在寺門前。
山陰土脈潤,草木鳴秋妍。
146
《保叔塔》 宋·董嗣杲
咸平曾有募緣僧,遍走街坊負叔稱。
定力一堅無外想,窣波七極可中興。
愚夫春日燒冥{上竹下奄},道者昏時炙梵燈。
只怪青龍行雨過,煙云偏護最高層。
148
《用元韻答麟老》 宋·王炎
七閩名家子,祝發隱梵宮。
碧海掉尾鯨,不墮世網中。
熏爐起香霧,棕拂生清風。
寂寂枯木巖,中有春意融。
杖屨厭山水,習氣一洗空。
違俗非崖異,入俗非雷同。
乃知行市廛,宛如坐孤峰。
149
《游大明寺》 宋·宋庠
總轡出西坰,寥寥旭宇明。
叢岡森地秀,飛塔恍神行。
惠味沾仙露,疲心識化城。
遠香來不斷,空梵過猶清。
150
《南禪院》 宋·宋庠
王舍多幽剎,林居訪凈人。
旁行經葉古,寶色梵天春。
風閣鈴如語,煙溪樹勝輪。
道場聊抖擻,認得客衣塵。
151
《游岳麓寺三首》 宋·張嵲
平生耳里湘西寺,此日真成叩梵宮。
地闢晉朝多勝概,人師支遁有高風。
身游大士毗耶境,目盡湘東返照中。
佳處未能頻駐屣,此行尋勝亦匆匆。
152
《游靈巖寺》 宋·張嵲
吳王避暑地,西施採香路。
陵谷隅未移,山川尚如故。
遺宮俱泯滅,輪奐乃僧戶。
梵放想遺轉,考槃疑簨簴。
154
《漫塘晚望》 宋·劉宰
霽色催云作晚霞,小橋卻立岸鳥紗。
雨馀菱芡新抽葉,秋早菰蒲未著花。
燈影微茫行客艇,鐘聲縹緲梵王家。
沉吟索句輸公等,我欲臨流理釣槎。
155
《寄南屏渭長老》 明·張羽
蒲室傳心第一宗,老尋古剎寄行蹤。
貫花偈就人爭寫,壞色衣穿自懶縫。
案上梵經皆貝葉,手中談塵是青松。
何年惠遠重開社,來聽東林寺里鐘。
156
《得古杉于劉坑》 宋·陳宓
劉坑有嘉木,根柯煉青銅。
云是昔參天,森環梵王宮。
陵谷欻遷改,風雷行地中。
于今五百載,漁父忽相逄。
158
《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二三十載鄉閭師,黃紙初除專講帷。
溧陽雖小亦新郡,學廩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遠,槐宮尚需蟬再嘶。
士食天祿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 關于梵行的詩詞 描寫梵行的詩詞 帶有梵行的詩詞 包含梵行的古詩詞(17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