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梵經的詩詞(130首)

    81 《月林僧舍》 明·許相卿

    月午天霜破衲寒,梵音蕭颯度林端。
    經殘香燼秋寥泬,時有風枝語夜闌。

    82 《贈吉山寺僧漫爾自述》 明·殷邁

    迢遙吉山隈,林端見喬木。
    齊梁有古寺,紺宇構巖麓。
    朝梵發孤煙,暮禪響幽瀑。
    淥水帶長川,青蕪暗平陸。

    83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 唐·白居易

    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
    囊中貯余俸,園外買閑田。
    狐兔同三徑,蒿萊共一壥。
    新園聊鏟穢,舊屋且扶顛。

    84 《即事五首》 宋·王安石

    幽棲地僻經過少,鍾梵聲中掩竹門。
    唯有多情枝上雪,暗香浮動月黃昏。

    85 《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 宋·范成大

    仙篆驅龍效水靈,佛螺吹梵演云經。
    何煩礎汗生蒸潤,便借爐薰作晦冥。
    一念故應周法界,萬神元不隔明庭。
    昌時圭璧形聲應,不似周時莫我聽。

    86 《題中峰寺》 宋·柳永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87 《贈通教大士善升》 宋·宋祁

    此心通妙法,他劫侍尊顏。
    水月何嘗動,煙云相與閑。
    香浮經葉暗,霜點頷髭班。
    施寶上人往,銜花谷鳥還。
    梵潮鳴夜浦,天柱落秋山。
    句偈聊持贈,非緣文字間。

    88 《清遠江峽山寺》 唐·張說

    流落經荒處,逍遙此梵宮。
    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煙紅。
    寶塔靈仙涌,懸龕造化功。
    天香涵竹氣,虛唄引松風。
    檐牖飛花入,廊房激水通。
    猿鳴知谷靜,魚戲辨江空。
    靜默將何貴,惟應心境同。

    89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 明·高啟

    緌公昔年住寶坊,龍象蹴踏騰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萬眾闤聽講仁王。
    弟子如云來四方,朝鐘暮鼓鳴高堂。
    西歸蔥嶺今幾霜,缽傳曇師道彌昌。

    90 《新志》 宋·晁說之

    前日徒嗟與世違,從今絕世心事微。
    彌陀印里一身重,梵網經中萬古非。
    元亮胡然茲漫浪,遺民有侶便因依。
    欣予不負遂初賦,寄愧于顏得所歸。

    91 《寄題閬州開元寺澤師竹軒》 宋·文同

    澤師種竹三十年,竹成滿院生綠煙。
    蒼龍子孫太繁盛,分領眷屬來渭川。
    藏風蓄雨蔭殿壁,不敢輒近寒森然。
    香飛常入佛座上,葉落不到經窗前。

    92 《萬法歸一歌》 宋·白玉蟾

    金丹大蘂妙無窮,一點丹頭內外紅。
    真汞真鉛才入手,片時伏虎活擒龍。
    黃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噓九轉功。
    十月胎圓坎離外,紫云飛出玉爐空。

    93 《次韻錢濟明贈感慈長老》 宋·晁補之

    我聞棲禪人,一念超十地。
    云何別影事,未免依緣氣。
    譬如幻男女,機廢根隨廢。
    不然怖頭走,此病窮三世。

    94 《首座昇大師赴西京知教門事》 宋·楊億

    高論彌天四海聞,久為龍象主空門。
    雪峰傳法稱開士,麟殿談經奉至尊。
    香滿賜衣歸洛社,苔封丈室寄梁園。
    梵書貝葉應攜去,齋罷與誰相對翻。

    95 《洪慶善郎中挽詩四首》 宋·葛立方

    筆下翻翻注九河,腹中空洞五車多。
    麟經旨妙傳洙泗,騷學詞明慰汨羅。
    六度有為超梵業,一心無累證禪那。
    龍蛇歲惡賢人逝,心折風前薤露歌。

    96 《余赴官宮庠與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懷想作詩》 宋·葛立方

    初拜清揚日,菰城荻始芽。
    家聲璜出渭,駿氣馬生洼。
    博識該三篋,宏才記五車。
    商明挈日月,文彩炫云霞。

    97 《余居吳興泛金溪上暇日率同志拿小舟載魚鱉蝦》 宋·葛立方

    漁師竟日漁,水族作斤賣。
    小捐使鬼兄,大載獲鱗介。
    鯤鯨未易羅,所得亦殊態。
    青蛙盡公私,朱鮪兼小大。

    98 《次黃象之韻》 宋·李呂

    疏山元是讀書山,相望麻姑舊醮壇。
    梵剎雄夸今日勝,隱居誰作故人看。
    閒隨米運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寬。
    我已經營謝公屐,竚君好去九遷官。

    99 《陪叔夏游法輪》 宋·胡寅

    不雨度十旬,山行尚清美。
    茲晨岣嶁南,昔者紫蓋尾。
    三益伏蒲公,眷我共游徙。
    晉時云龍寺,煇煇千柱啟。

    100 《西堂前老松狀如偃蓋或云即摩頂松也松產茯苓》 宋·李石

    阿師從何來,最是兩肩苦。
    一頭載梵書,一頭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東西隨仰俯。
    此松豈有情,摩頂記佛語。

    * 關于梵經的詩詞 描寫梵經的詩詞 帶有梵經的詩詞 包含梵經的古詩詞(13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