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根處的詩詞(859首)

    741 《聞劉東山司馬致仕之命是日得謝方石祭酒到家》 明·李東陽

    十年兩度送君歸,聽說鄉山興欲飛。
    歲久兒孫頭角變,日長賓客往來稀。
    平橋著板通樵徑,老樹盤根作釣磯。
    強欲相從無舊業,定于何處解朝衣。

    742 《漁家》 宋·艾性夫

    水浸秋空夜色晴,柳根三五釣船輕。
    不知長笛在何處,忽趁月明吹一聲。

    743 《宿天池》 宋·孔武仲

    我思廬山游,發與自年少。
    偶來得閑侶,更欲窺眾妙。
    幽林穿蒙籠,青峰上險峭。
    遙看天池路,一線在巖徼。

    744 《凌云寺》 宋·晁公溯

    問途出青郊,踐勝得紺園。
    始登十尋閣,敬禮兩足尊。
    仰觀碧玉螺,瑞光發面門。
    飛霞在指瑞,甘泉生耳根。

    745 《榘子名字義》 宋·陳淳

    小子爾定孫,來前吾語汝。
    爾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爾名以榘,字爾以方叟。
    告爾名字義,爾其敬聽受。

    746 《和丁祖舜綠筍之韻》 宋·陳淳

    哦風徑游衛山峬,溢耳謠言如春敷。
    猗猗青青發三嘆,熟察其調未免粗。
    當年載歌淇水澳,區區但取枝葉綠。
    惡知中有至味存,爽人神思勝於玉。

    747 《孟子·牛山》 宋·陳普

    氣化流行出一元,生生之理自天根。
    倘無斤斧牛羊累,觸處均沾雨露恩。

    748 《孟子·仁熟》 宋·陳普

    雖然仁道系心根,熟處工夫在所存。
    惟是日新常不息,取之左右自逢原。

    749 《寶林院》 宋·戴表元

    何處尋三窟,端來寄一壺。
    巖根接滄海,云杪掛浮圖。
    古壁碑漫滅,靈鰻事有無。
    昌公好相識,間暇說江湖。

    750 《王丞分惠碧桃樹再賦奉謝》 宋·戴表元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風歲歲蒼龍頭。
    偶然根葉著下土,散作人間百花樹。
    莫疑君家此花無種生,定是天上蒼龍精。
    白玉之趺青玉簇。

    751 《月湖新得浮石巖》 宋·鄧深

    月湖先生樂山水,搜奇曾不遠千里。
    那知去郭三牛鳴,浮石巖中晦佳致。
    神剜鬼劃有許工,工墜地出知幾世。
    平時樵徑所不由,一旦屐齒胡為至。

    752 《途葉二絕》 宋·杜范

    一點天根動處微,已令萬物受春熙。
    欲知消長從來意,便是人心善惡機。

    753 《送石宰》 宋·杜范

    朔風攪長林,凝冰封厚地。
    人嗟行路難,君行亦易易。
    句金號巖邑,日事紛萬蝟。
    群情一齟齬,煩言四騰沸。

    754 《后天易吟三十首》 宋·方回

    震位東方木,胡為以帝言。
    一芽觀出處,主宰見天根。

    755 《后天易吟三十首》 宋·方回

    亨到離時見,貞從坎處來。
    歸根培養熟,方解鼓風雷。

    756 《追次郡君至節韻》 宋·方回

    天地育萬物,風霜非作威。
    陰陽互闔辟,造化潛玄機。
    凍樹根本固,宿莽芽甲微。
    外貌若杭死,其中春已歸。

    757 《次韻李景安提學同過伯幾》 宋·方回

    萬卷蕓香擁燕居,客來談論洶淮湖。
    精言琴律根前輩,朗誦詩篇壓老夫。
    胥謂買鄰遷爽塏,只應負郭欠膏腴。
    真能隱處非難事,恐有天邊尺一呼。

    758 《大雪約程以忠不至次日以詩問之》 宋·方回

    御寒時著火文武,等醉豈拘杯圣賢。
    土潤春應萌有日,塵清野更潔於天。
    誰呵凍筆詩能畫,獨上高崗意欲仙。
    剩有籬根未消處,試裒枯篠取茶煎。

    759 《寄贈集虛孟高士》 宋·方回

    天地春藏凍核中,時來蜂蝶哄東風。
    萬端變化根無極,一寸靈明裹太空。
    妙處千江分明月,飄然六合點飛鴻。
    守玄知默交龍虎,肯泥丹爐子午紅。

    760 《路傍草》 宋·方回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皜皜。
    牛羊無可噍,眾綠就枯槁。
    天地心不泯,根芽蟄深杳。
    春風一披拂,顏色還媚好。

    * 關于根處的詩詞 描寫根處的詩詞 帶有根處的詩詞 包含根處的古詩詞(85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