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棲毫的詩詞(73首)
41
《越問·篇引》 宋·孫因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
謀樂郊以隱居兮,颺潄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余姚。
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茲城。
42
《望洽陽》 明·葛高行文
惟長子其浚哲兮,古涂山之苗裔。
遙仰文母之婀娜兮,嗣前徽而婉。
羨螽斯之振振兮,吐玉英而樹庭蕙。
望關雎于河洲兮,識靈偶之重別。
46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47
《贈月長老》 宋·蘇軾
天形倚一笠,地水轉兩輪。
五霸之所運,毫端棲一塵。
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鐺,中容五合陳。
50
《次韻雨絲云鶴二首》 宋·黃庭堅
幾片云如薛公鶴,精神態度不曾齊。
安知隴鳥樊籠密,便覺南鵬羽翼低。
風散又成千里去,夜寒應上九天棲。
坐來改變如蒼狗,試欲揮毫意自迷。
53
《登西澗小閣》 明·高啟
層檻構云牢,清寒灑客袍。
石棱添澗險,閣勢借峰高。
風竹驚棲鳥,霜藤縋飲猱。
欲題因境勝,不敢易揮毫。
54
《原蝗》 宋·王令
蝗生於野誰所為,秋一母死遺百兒。
埋藏地下不腐爛,疑有鬼黨相收持。
寒禽冬饑啄地食,拾掇谷種無余遺。
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與人為饑。
55
《和酬王平甫道中見寄》 宋·曾鞏
安危魁柄倚誰操,斂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國論,豈須毫發間戎韜。
征求藉藉人多困,羈旅皇皇我亦勞。
棲宿與君何計得,半生飄蕩似風毛。
56
《論俗十二首》 宋·劉子翚
茲鄉山水佳,昔乃為盜窟。
吾盧已煨燼,荒草墻兀兀。
墻東大梨樹,惟此為舊物。
火燒枝葉盡,老本更奇崛。
57
《題招提院靜照堂》 宋·韓維
道人幽棲地,瀟灑臨江湖。
江湖置外物,妙觀造無余。
匆匆從世役,沒沒已為愚。
何況毫發間,計畫窮萬殊。
檻外薝林,幾前沈水爐。
世人欲問道,指象聊躊躕。
58
《寄程安撫》 宋·陳造
歸袖翩翩去誰御,篝燈熒熒翳復吐。
取道言從草市西,問津更訪修竹塢。
殘夢欻過均州山,殺更尚數襄陽鼓。
盎盎屯云連遠岫,剪剪北風斜細雨。
60
《呈程可久》 宋·趙蕃
微風送落日,余霞雜停云。
陟彼山之巔,誰識我與君。
彭蠡咫尺見,匡廬毫發分。
波瀾似吳淞,岡巘殊勝云。
* 關于棲毫的詩詞 描寫棲毫的詩詞 帶有棲毫的詩詞 包含棲毫的古詩詞(7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