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柳神的詩詞(805首)
701
《用前韻記夢中所感》 宋·陳著
風引歸舟無翠蓬,轉頭三見柳花風。
傷心殆盡王摩詰,痛哭真成賈太中。
尚有鬼神知夜問,誰知兄弟坐天窮。
此時此意無人會,放讀離騷太乙東。
702
《贈霆伯侄》 宋·姚勉
靈源聚英氣,融作云霞精。
霆伯挹其秀,胸府懷光晶。
誦書過萬卷,落筆超群英。
文章有余力,武詩吟性情。
703
《和通判直閣立春聞鶯》 宋·姚勉
畫角聲中曉喚春,依城柳眼又精神。
試呼臘蟻梅邊酌,恰喜朝鶯雪底新。
幽谷暖融空翠濕,上林香動軟紅塵。
燕樓暗想翻新曲,惱破朱櫻一點唇。
704
《立春》 宋·胡仲弓
移文火急報花神,好趁陽和去問津。
未轉頭間猶是臘,一彈指頃便為春。
梅先得志求專寵,柳亦趨時愿效顰。
造化但隨人事改,幾回妝點幾回新。
705
《寄李適安》 宋·胡仲弓
懶踏門前沒馬塵,適安亭上坐吟身。
殷勤風月一樽酒,斟酌湖山十里春。
柳葉未舒先嫵媚。
梅花雖老更精神。
白鷗似會冥搜意,來往忘機欲傍人。
706
《次費潔堂韻》 宋·馬廷鸞
誰翻溟渤倒天瓢,大地山河等呴漂。
九陌揚塵京路暗,一聲鳴鵙楚魂招。
歸心猛折湖邊柳,活計頻尋江上苗。
回首神皋雙淚落,孤煙斜日短長橋。
707
《贈喬縣尹》 宋·何夢桂
神君當日藹民謠,復見君來試割刀。
花下簾櫳閒訟牒,柳邊亭榭見旌旄。
農桑課最趼絲殿,芻秣征寬骨士高。
泉出后田渾不飲,恐他滴滴是民膏。
708
《愚石歌》 宋·何夢桂
大埠初分生怪石,曾與不周山作骨。
山崩地缺天柱摧,片石耆姿轉奇崛。
媧皇煉石補天工,化作五星成五色。
地下為石天上星,頑質變化生神靈。
710
《欲脫榷司東歸》 宋·董嗣杲
擔尾心期有破琴,絕憐無地覓知音。
形神怯冷猶迎客,風雨催春亟治任。
眼落牛羊沙渡遠,情凝江漢寺樓深。
津津誰染鵝黃柳,想可挨排醉綠陰。
711
《別王泰之》 宋·華岳
風神戀行客,吹柳纏簪纓。
傍水鳥多白,近山蟬更清。
別腸云閣淚,歸路月關情。
告德無多日,清觴聊一傾。
712
《送詹仲通縣尉》 宋·華岳
秋郊送行色,執別臨清流。
風神掣回柳,故故牽衣裘。
吟螀附草際,催客登蘭舟。
問客何所之,駕言京闕游。
713
《送商府判》 宋·華岳
比年十月君初來,梅花破雪迎君開。
自從佐劍壽民脈,凋山瘵水皆春臺。
去年七月君開府,燕燕鶯鶯為君舞。
五月盡蟄潭底龍,千里應無市中虎。
714
《雪中有戲》 宋·華岳
一夜風神揭海神,盡將純素掩丹青。
四圍白壁成千嶂,萬里紅塵沒一星。
搭岸柳條橫玉帶,壓墻梅萼上銀屏。
好將今日平淮策,說與當年李溯聽。
715
《次韻答簡簿》 宋·王炎
少日牛衣嘗熟眠,老來駝褐不護寒。
欲呵龜手拈禿筆,怯看冰柱縣疏檐。
東風不解著梅柳,翻作六出欺春妍。
春回臘盡亦可好,但為浮生添一年。
720
《行香子 同李元鎮晚酌張氏小閣》 元·許有壬
璧月香云,小院重門。
辦詩愁、多是黃昏。
梨花淡淡,柳絮紛紛。
對古銅爐,神品畫,靚妝人。
半醉多羞,一笑欺春。
有丹青、描寫難真。
秋波側媚,云岫輕顰。
是蕊珠仙,巫峽女,洛川神。
* 關于柳神的詩詞 描寫柳神的詩詞 帶有柳神的詩詞 包含柳神的古詩詞(80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