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松音的詩詞(571首)

    541 《金剛隨機無盡頌·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宋·釋印肅

    明月尚孤吟,松風似海音。
    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542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淵默而明,湛存而妙。
    三世齊平,十方圓照。
    月隨水而流,風入松而嘯。
    相逢會有知音,向道自然同調。

    543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石上足蟠,人間念乾。
    秋生眼角,喜入眉端。
    丘壑之身心磈磊,叢林之肝膽衰殘。
    澗月依稀,夜霜濯磨而氣韻清白;巖松偃蹇,

    544 《偈頌七十八首》 宋·釋正覺

    山云冉冉,江水茫茫。
    正不居位,偏不涉傍。
    顯而不露,隱而彌彰。
    猿啼古木音聲急,鶴宿枯松夢寐長。

    545 《次韻端楞伽與生首座》 宋·釋正覺

    縛茨枯坐九江東,鏡像虛融方寸中。
    舜若多身禪夜看,母陀羅臂用時通。
    緣生誰兆有非有,寂照自知空不空。
    道契觀音斯善應,蕭蕭竹雨雜松風。

    546 《王承事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蒼棱羼顏,璠璵蘊石而輝山;老節歲寒,琥珀抱松而永年。
    威音未興之際,混沌欲鑿之前。

    547 《南麓新居》 宋·釋正覺

    山麓水濱竹木陰,我儂懶養靜居深。
    一生自足淡中味,三際那收閒底心。
    壑云未成出岫意,松風能作下灘音。
    十分清興與誰共,想有沃洲支道林。

    548 《禮四祖大醫禪師塔》 宋·釋正覺

    祖道已傳,黃梅妙齡。
    幻泡忽滅,白凈無形。
    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鳴風鈴。
    老松掛月寒方夜,凍鶴巢云夢未醒。

    549 《小師智臨禪客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云石雪松,歲寒之友從;曉月霜鐘,清白之音容。
    自樂也村歌社舞,平懷也牧笛歸農。

    550 《心禪人出丐求頌》 宋·釋正覺

    將看秋早瘦風林,禾卷黃云副丐心。
    妙印手中那外物,虛空胸次不容針。
    誰家落甑炊香雪,后夜歸船棹軟金。
    洗足蒲團松石上,繞籬山水有清音。

    551 《惠首座寫師像求贊》 宋·釋正覺

    衰颯儀容,僶俛頹慵。
    玲瓏巖寺,夭矯云松。
    艷冷晚秋菊,韻清霜曉鐘。
    剎剎塵塵三昧事,知音何處不相逢。

    552 《六代祖師畫像贊·五祖大滿禪師》 宋·釋正覺

    奇女之兒,雙峰之嗣。
    傳衣世稱乎妙齒,栽松我愧乎頹齒。
    前后兩身,古今一心。
    孤鸞風舞玻璃鏡,長鯨月轉珊瑚林。
    缽盂狤獠人將去,幾夜舂坊無碓音。

    553 《先羅漢塔》 宋·釋智朋

    風幡影裹眼麻迷,為是知音卻不知。
    畢竟礙膚除未得,寒松千古替傷悲。

    554 《頌古一百首》 宋·釋智愚

    草履為冠松作釵,一般瀟灑眼頭乖。
    語音只在風檐下,終日無人不下階。

    555 《贈琴僧》 宋·釋重顯

    太古清音發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
    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

    556 《和張居士》 宋·釋子淳

    默訥虛明履趣深,蟾蜍推月照天心。
    松風未作寒林靜,一弄無弦琴上音。

    557 《夜坐》 宋·舒岳祥

    黃昏風雨后,清夜圣賢心。
    松月生池底,窗燈間竹林。
    嚥津芝{術八換兒}味,洗耳石泉音。
    早秫傳消息,清香慰暑襟。

    558 《巖間宴坐》 宋·舒岳祥

    蛩泣草根露,鶴鳴松頂風。
    標格既有異,音韻那能同。
    我家水石村,圓月出中峰。
    樵子時往還,野客多仙蹤。

    559 《游天王寺》 宋·舒岳祥

    客子倦行役,閒尋古剎林。
    雙巖來勢盡,匯水去聲沈。
    經神千人會,然燈七佛深。
    松行喧萬籟,僧定不知音。

    560 《李陵臺》 宋·宋無

    寒風揚塵走沙石,朔氣佃人馬辟易。
    五千步卒當數萬,空眷奪張爭無敵。
    音于趣降聲疾呼,道窮矢盡身為俘。
    歸無面目見天子,築臺何顏懷故郁。
    義血不染虞場草,寧甘北首陰山老。
    空垂遠涕望遠天,難灑成陵松柏邊。

    * 關于松音的詩詞 描寫松音的詩詞 帶有松音的詩詞 包含松音的古詩詞(57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