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為直言,蔡林古無書。家貧賣窗箔,編籜聚所馀。取之寫文字,瑣細行蟲蛆。遂令后奕世,衣冠出門閭。今為搪政孫,學與不學歟。
傍石過清淺,穿林上翠微。逢人何更問僧扉。午梵出煙霏。草露沾芒屨,松花點葛衣。鬢絲禪榻坐忘機。山鳥漫催歸。
層臺高筑勢嶄巖。迢遞隔閭閻。不將貯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銀蟾。為愛一輪光皎,又看孤影廉纖。
暮云收盡紫霄寬。灝氣襲衣冠。清泉白石長為伍,松頭露、冷滴方壇。此際千林影斷,于時萬籟聲乾。
綠蓑新制把漁竿。擺脫舊衣冠。房租去住無拘系,朝吳楚、暮宿湘湍。且躲是非榮辱,不愁雨暑風寒。
歲寒心事舊相知。相別去年時。如今重觀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
體掛云衣,身如布素,應為莫厭清貧。道無形象,大悟里頭真。憎愛心無有德,俱贊美、歸順良因。洪禧至,閑看法教,松竹每為鄰。
平池春去水溶溶,人在笙歌一部中。柳葉翻風羅帶綠,荷花著雨錦衣紅。
文采翩翩正少年,機云以后仍生賢。已見馳聲嵩洛下,卻來吟眺楚江邊。扁舟泊近西淮柳,客舍時沽南市酒。路果紛投駿馬前,山衣寄換新鶯后。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無多。自慚登覽非能賦,敢覬雕鐫尚不磨。古寺殘僧猶記憶,嵐煙嶂雨幾噓呵。舊題莫辨蒼苔跡,多謝梅仙為剪摩。
滁上分憂老外郎,昔年曾此典南漳。雙旌引過題橋路,五里迎歸衣錦鄉。種是萬朱松樹在,至今民喚作甘棠。
白頭寧俯仰,自覺住山非。舊業雙松在,初秋一錫歸。從人借茶具,就日補寒衣。團黨委見新詩久,朝來叩我扉。
我行匡廬鬢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歸來老我二十載,惟有夢寐勞神形。有時遍歷開先寺,老僧禪定齁齁睡。有時經過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陰路到十高峰。窗看渡口隨湖月,樓聽云門度嶺鐘。梁帝缽含山雨潤,普賢臺鏁蘚花重。誰人的是忘機子,香稻寒蔬養瘦容。
地脈流香出翠微,不關傳說是耶非。賽風隱隱鳴松澗,急溜潺潺瀉石磯。此日無鸞飛碧落,當年有女著青衣。閑將陸羽茶經較,只載中冷一翁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