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松竹色的詩詞(395首)
342
《溪山?翠圖》 明·唐寅
春林通一徑,野色此中分。
鶴跡松陰見,泉聲竹里聞。
草青經宿雨,山紫帶斜曛。
采藥知何處,柴門掩白云。
343
《匡山新霽圖》 明·唐寅
翁昔少年初畫山,蒼松蒼竹雜潺湲。
直疑積雨得深潤,不假浮云相往還。
世外空青秋一色,巖前遠黛曉千鬟。
天臺鶴鹿同人境,尚恐翁歸向此間。
344
《寄題水西草堂》 明·楊基
鴛鴦湖東武塘西,桃花滿川蒲葉齊。
春風二月微雨霽,鵝鴨拍水黃鶯啼。
推窗只見參差柳,柳色波光淡于酒。
烏紗官帽半籠頭,紫竹漁竿長在手。
345
《和朱簿對雪》 宋·韓維
公堂寂無事,默會擁重裘。
余霰竹上集,寒風日颼颼。
哀鴻不停征,好鳥鳴相求。
君能于此時,為我發新謳。
347
《七言再詠》 宋·張繼先
醉倒尚夸云液美,吟看尤覺羽毛輕。
松軒悵望情何限,竹檻留連興愈清。
水草遠含青翠色,野花仍吐細微英。
風來晝榻消殘暑,雨過秋蟬送晚聲。
349
《仲春初五日報謁》 宋·曹勛
玉磬蒲團出定音,謁酬與世費浮沉。
徑松參漢周官肅,塢竹藏云商易深。
莫色溪山皆有道,春風花草本無心。
年來年去頭成白,斗酒樓前明月斟。
350
《示高臺足庵紹印》 宋·胡寅
萬生紛綸墮迷綱,誰能自拔起情想。
隙塵初傍陰色空,燒草又趁春風長。
將身出家參佛祖,此病中作膏肓養。
足庵道人肯珍重,不與凡流較斤兩。
351
《游元陽觀》 宋·胡寅
矯首元陽觀,崢嶸度十年。
忽逢塵外客,因訪洞中仙。
橫躡修蛇路,低看破衲田。
縈紆篁竹嶺,窈窕碧松川。
352
《送叔規》 宋·李石
鳳臺卻望桑麻川,殘僧孤客同一年。
我窮自取君更苦,只有布襪青行纏。
松楠陰陰水邊寺,一餉欵尋香火緣。
筆端落盡蔬筍氣,胸次不留荊棘田。
354
《和趙靜樂梅韻》 宋·鄭清之
司寒駕天騁軌力,凍合冰蠶不成織。
皮膚皸瘃雪滿衣,真人恬漠與道息。
一花挺出萬木僵,其友松筠乃能識。
清香遠到惟德馨,素質自持無異色。
357
《宿江州藥王寺》 宋·李曾伯
指點煙林正午鐘,亭亭樓閣有無中。
鋪張翠蓋松間日,掃灑紅塵竹外風。
啼鳥不驚禪入定,落花無跡色成空。
解鞍暫作今宵歇,恰與云堂旦過同。
358
《感懷》 宋·方岳
獨擅松風一壑哀,竹門雖設為誰開。
宦情已矣隨流去,老色蒼然上面來。
已慣山居無歷日,不知人世有公臺。
天生此手終何用,只解持杯亦快哉。
359
《唐律十首》 宋·方岳
寂寞斷過從,行山又一重。
煙村秋色畫,茅屋夕陽舂。
得句多題竹,觀畫半倚松。
心閒身已老,悔不早歸農。
360
《次韻徐宰雪句》 宋·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傳觀玉帝整嚴衛,雜沓環佩紛前驅。
夢隨姑射扣瑤陛,身入閶闔排銀鋪。
* 關于松竹色的詩詞 描寫松竹色的詩詞 帶有松竹色的詩詞 包含松竹色的古詩詞(39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