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松動的詩詞(860首)

    821 《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補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藝能累,天下善書今第一。
    魏晉力命王略帖,摹臨有過無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隸,兼有與可伯時癖。

    822 《贈方童子》 宋·方回

    我年五十九,門弧子垂左。
    我今年七十,見子雙髻鬌。
    腹僅椰子大,貯書一何夥。
    疾讀建瓴水,響應炙車輠。

    823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824 《修石山》 宋·方回

    土山未甚正,有石亦頗欹。
    方矩一再度,夙具鍤與箕。
    晨興命工徒,將一大治之。
    掃礫斫枯卉,擁泥護芳荑。

    825 《秋日即事八首》 宋·郭印

    新筑茅廬古道傍,養成松竹可深藏。
    西風頗動歸歟興,不是悲愁賦感傷。

    826 《紀鶴》 宋·李處權

    青松百尺余,宛彼山之陲。
    白鶴巢其高,皂鶴巢其卑。
    紅鶴不敢來,下巢楓樹枝。
    陽春一動蕩,百鳥俱蕃孳。

    827 《泛舟潏水君俞用韓泛南溪韻作詩三首遂和》 宋·李復

    山虧一簣功,泉廢九仞跡。
    精神去不回,虛牝黃金擲。
    沂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
    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828 《種說山居》 宋·李復

    客來稚子出應門,潔灑虛庭屢汲深。
    西澤千塍連別岸,南山一帶是家林。
    泉清野果浮蒼玉,燈散靈峰見紫金。
    晚日已收涼氣動,客歸相送步松陰。

    829 《出承天院候客》 宋·李復

    曉動人語喧,門開探騎發。
    冠蓋相后先,煙塵互明滅。
    出城寒寺靜,蒼松帶余雪。
    驅馬傍前廡,投鞭坐僧榻。

    830 《偈頌十六首》 宋·釋如凈

    心田法地有靈苗,不動金鋤耕步休。
    何事長松修竹下,風師雨客逐春秋。

    831 《禪人請贊》 宋·釋師范

    須發蓬松,,眼孔定動。
    解拈死貨,手頭活弄。
    觸著梧桐老樹椿,等閑驚起丹山鳳。

    832 《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宋·釋惟一

    目視云霄,有一拳未敢分付。
    日游鬧市,三十棒且待別時。
    遇坎則止,乘流而行。
    既無跡於去來,寧有心於動靜。

    833 《賡趙別駕天寧古檜韻》 宋·釋文珦

    檜龍奮頭角,百獸毋敢獰。
    居然護只園,老鬽魂魄驚。
    本要既深固,樛枝任縱橫。
    秋城風雨癡,或躍常夜鳴。

    834 《秘書山中草堂》 宋·釋文珦

    謝客開山興,深居寄草堂。
    曲闌憑野色,虛牖敞晴光。
    路轉青林合,泉流碧澗長。
    群巒分向背,平楚接微茫。

    835 《太白山老僧》 宋·釋文珦

    二十里松陰,居來不厭深。
    云迷歸日路,山是暮年心。
    水黑龍移井,風腥虎過林。
    消除萬事盡,時或動微吟。

    836 《送僧歸靜林精舍》 宋·釋文珦

    天竺山中秋講散,露蛩煙雁動鄉情。
    五株松下梁朝寺,歸聽羅浮古磬聲。

    837 《山夜》 宋·釋文珦

    山氣夜沉沉,泉流石澗陰。
    虛廊群動息,寒殿一燈深。
    潔白孤蟾影,清澄野客心。
    興來歌古調,風動古松林。

    838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雨從何來,不離問處。
    森羅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虛,靜中之動,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氣清,皋禽驚起月巢夢。

    839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發將雪白,面作茶黃。
    觸動眼三角,忘言口四方。
    明月松頭鶴夢,香風蓮底龜藏。
    凈極發光光自照,虛空鳥印不成章。

    840 《鑒維那求月堂頌》 宋·釋正覺

    桂轂誰將玉斧修,風簾收卷許相留。
    虛明窗戶不知夜,清白身心長濯秋。
    鶴夢巢寒松掛壁,魚驚波動水浮鉤。
    胡床瘦坐搖香篆,凈照壺中一默游。

    * 關于松動的詩詞 描寫松動的詩詞 帶有松動的詩詞 包含松動的古詩詞(86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