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來往者的詩詞(799首)

    781 《次韻答朱侯招游海山》 宋·戴表元

    江南春草黃,江北秋雁飛。
    窮居念還往,故物悉已非。
    我有青云交,山林可同歸。
    十年學撫琴,對客輒累欷。

    782 《三月初五日同諸友自城南游水西書事》 宋·方回

    步出城南門,衣袂飄和風。
    風中有花香,不問紫與紅。
    萬山似無罅,一水能自通。
    插云石色古,噴雪灘聲雄。

    783 《送羅架閣弘道》 宋·方回

    六籍討雅奧,百家窮怪奇。
    江沱馬塵合,毛釐無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澤火時。
    固已殛來惡,尚乃存微箕。

    784 《寄僧珦潛山》 宋·顧逢

    講道未凋零,猶堪續祖燈。
    誰知青嶂里,自有白頭僧。
    老貌松根石,閑心月下冰。
    往來車馬者。
    應笑倚枯藤。

    785 《舟中偶成》 宋·顧逢

    江海船行東復西,風蒲高掛一檣危。
    往來逆順休相訝,逆者還須有順時。

    786 《送北禪釋天泉長老入燕》 宋·陸文圭

    金身夢覺白馬東,西來禪教各一宗。
    講師高據獅子座,緇素群集驚盲聾。
    天華咫尺飛隧地,夜燭神光滿室紅。
    遠師道林嗣宗風,專談義學離禪鋒。

    787 《游齊山倉使遣贈長歌和韻》 宋·錢時

    昔來陽未復,倏觖今大壯。
    頗復懷茲游,山山日環鄉。
    雪多春較澀,寒力花難王。
    晨興起和羹,御風颯然往。

    788 《擬古》 宋·釋文珦

    事往不可追,愁來不可掃。
    悠悠百年間,一身孰能保。
    昔為席上珍,今作路傍草。
    倚伏理則然,寧復有當道。

    789 《小師正恭寫松源掩室并師山行圖請贊》 宋·釋心月

    清空片云,古潭萬象。
    飄然何來,湛然何往。
    識則不識,知而無知。
    鐵壁銀山,挨開者誰。

    790 《緣識》 宋·宋太宗

    春長秋風敗黃葉,白發老人慵把鑷。
    光景如箭亦如飛,我不聰明賢者說。
    知近知深知更遠,善緣惡境勿交涉。
    勿交涉,語重疊,古往今來閑日月。

    791 《緣識》 宋·宋太宗

    牡丹花,深紅淺,忍把金刀枝上剪。
    侵晨含走路萬苞香,見者無非情展轉。

    792 《觀潮三首》 宋·蘇頌

    橫江白浪涌崔嵬,應是波神羽衛來。
    陛戟百重馳道遠,舳艫千里峭帆開。
    緩如積雪飛霜路,急似砅崖轉石雷。
    惟有東西爭渡者,暮還朝往任相催。

    793 《仆射文莊高公挽辭二首》 宋·蘇頌

    寵祿功名孰與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節清規壹始終。
    巖廟猶傳風采盛,燕堂俄愴笑談空。
    從來操尚人知少,獨有遺思在圣衷。

    794 《聞劉行簡給事休致作詩寄之》 宋·王洋

    郡下一卷書,云自郵簽來。
    剝啄驚書眠,柴門手自開。
    上有驪珠光,照耀分塵埃。
    讀之未盡行,喜焰生寒灰。

    795 《寄題安福鳳林橋》 宋·王洋

    二年廬陵城,不踏安成野。
    但聞古侯封,活壤富書社。
    剸煩或容容,書考乃下下。
    韓君令安成,政事飾儒雅。

    796 《寓婺源紫虛觀》 宋·楊公遠

    書卷攜來寓紫虛,憑高凝眺更無余。
    五山結邑龍盤踞,一水依城帶卷舒。
    旦暮鼓鐘喧梵宇,高低樓閣壯神居。
    年時除卻酬香者,闤闠行人往復疎。

    797 《題李通判斷橋圖》 宋·喻良能

    橋上筍輿岌岌,橋下浪波沄沄。
    但覺往來無惱,不知觀者傷神。

    798 《寄題全國輔竹溪清寓》 宋·曾豐

    亭前軋軋日百輿,橋上剝剝日萬屨。
    莫非失腳聲利然,誰復回頭情性故。
    子云一區二者間,講玄之外何所關。
    江山有我目迎送,魚鳥無他心往環。

    799 《辛未閏四月即事》 宋·張九成

    橫浦亦何好,人煙眇荒墟。
    所以常閉門,九年唯讀書。
    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瓊琚。
    念往復推來,薰然樂有余。

    * 關于來往者的詩詞 描寫來往者的詩詞 帶有來往者的詩詞 包含來往者的古詩詞(7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