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條上的詩詞(1130首)
942
《石鼓》 宋·蘇轍
岐山之陽石為鼓,叩之不鳴懸無虡。
以為無用百無直,以為有用萬物祖。
置身無用有用間,自讬周宣誰敢侮。
宣王沒后墳垅平,秦野蒼茫不知處。
943
《路學士知河中府》 宋·楊億
一麾新自海濱還,又佩魚符入故關。
千里山河臨劇郡,九天鴛鷺別通班。
樓經往圣回清蹕,路接邊夷獻白環。
版籍素多田賦錯,干戈初息羽書閑。
從軍上客彫龍藻,佐酒妖姬墮馬鬟。
更遣府公吟思發,中條新霽碧孱顏。
944
《李殿丞知廣濟軍》 宋·楊億
鉤盾從來司六尚,上林尋見惣三官。
頒條忽去憑熊軾,賜對還曾近露盤。
民瘼乍求應有術,天倫少別不成歡。
陶朱舊邑無多遠,魏闕歸心且自寬。
946
《水西亭書事》 宋·曾鞏
一番雨熟林間杏,四面風開水上花。
岸盡龍鱗盤翠條,溪深鰲背露晴沙。
隴頭刈麥催行馌,桑下繰絲急轉車。
總是白頭官長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947
《句》 宋·張舜民
萬里秋風吹鬢發,百年人事倚欄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幾處山。
李白尋仙持玉杖,庾公對月踞胡床。
樓上康廬紫翠環,檻前湓浦轉清灣。
949
《九日和檢法登高之作》 宋·張舜民
重陽何處可登臨,獨有條山可共尋。
世上幾人能到此,樽前萬事莫相侵。
溪風獵獵時吹帽,菊蕊紛紛易滿襟。
莫為嘉辰頻索醉,也須隨分惜光陰。
953
《襄陽歌》 宋·劉過
十年著腳走四方,胡不歸一兮襄陽。
襄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
銅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麥當糧。
一條路入秦隴去,落日仿佛見太行。
955
《送硯與周宰》 宋·朱翌
巧匠斲山取山骨,媼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為聲玉為質。
藉以綈衣便契攜,置之烏皮長拂拭。
憶昨隨計西入關,太學三年同寢食。
956
《盧孤女》 元·楊維楨
盧孤女,年十五,官家新條括童女,東家媒娘傳巧語。
盧家郎,選東床,奈郎自有婦,妾使余不當。
早知急婚事如此,悔不官家作驅使。
上堂拜姑身未知,下堂失身唯有死。
957
《聽蛙》 明·劉基
繞舍荒池底且,蟄蛙齊候鳴雷社。
已知地氣上如炊,更覺石泉流若瀉。
舉頭玉燭煥陽明,?曷足汗泥悲土苴。
半夜條風入綺窗,清晨細雨霏檐瓦。
958
《青羅山房歌寄宋景濂》 明·劉基
若有人兮乃在大江之南,浙河之東。
連山掎拔瀛海上,上與河鼓天津通。
憶昔四女下天來,遺鬟墮髢根龐鴻。
仙華杰出最怪異,望之如云浮太空。
959
《春興(四首)》 明·劉基
深春積雨感年芳,暮館輕寒透客裳。
翠柳條柔先改色,紫蘭花冷不飄香。
山中虎豹人煙少,海上樓臺蜃氣長。
燕子新來畏沾濕,一雙相對立空梁。
¤
960
《又用前韻(二首)》 明·劉基
西風吹面雨霏微,片片浮云水上依。
鴻雁群翔營口實,鳧珝對立惜毛衣。
關河慘烈時將晚,原野蕭條葉自飛。
慚愧江湖一萍梗,厭聽咿軋響鄰機。
* 關于條上的詩詞 描寫條上的詩詞 帶有條上的詩詞 包含條上的古詩詞(11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