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束拘的詩詞(178首)

    81 《酴醾》 宋·陳松龍

    布葉敷條翠作圍,自生芒刺護裳衣。
    莫嫌野興難拘束,只伴春風亦見幾。

    82 《瀑布泉》 宋·鄧仁憲

    鮫人對泣號且呼,灑落瀛洲萬斛珠。
    海神知貴不敢受,天池瀉下扶焦枯。
    初疑素霓隨銀流,盡似明月投水壺。
    廬山瀑布幾千丈,較此不可分錙銖。

    83 《奏免衢婺丁錢》 宋·胡則

    六十年來見弊由,仰蒙龍勅降南州。
    丁錢永免無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青嶂瀑泉呼萬歲,碧天星月照千秋。
    臣今未恨生身晚,長喜王民紹見休。

    84 《題陸賈大夫廟》 宋·梁竑

    劉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長鞭及馬腹。
    蠻夷大長夢不驚,海邊椎髻乘黃屋。
    江淮貔貅始閑暇,忍使驅令渡篁竹。
    陸生手持尺二組,喚起老子同分肉。

    85 《偈六十九首》 宋·釋道寧

    春山青,春水淥,啼鳥落花清耳目。
    一帶平原畫不成,妙印無羈豈拘束。

    86 《游碧落洞》 宋·釋希賜

    難到不難到,一游成屢游。
    人間常拘束。
    物外恣冥搜。
    白隱團團露,清涵寸寸秋。
    丹砂無問處,騷客冷猿啾。

    87 《贈曇潤畫鶉》 宋·王佐才

    飲啄飛鳴各后先,當時操筆想中傳。
    生來野態無拘束,萬里秋風自在天。

    88 《采蓮曲》 宋·徐集孫

    朝露濕妾衣,暮霞耀妾矚。
    一葉小如瓜。
    去住無拘束。
    兀棹歌采菱,襲襲薰風足。
    蘆葉映港清,捉對鴛鴦浴。
    蓮中有苦心,欲折手還曲。
    折蓮恐傷藕,藕斷絲難續。

    89 《老兒詩五十韻》 宋·張師錫

    鬢發盡皤然,眉分白雪鮮。
    週遮延客話,傴僂抱孫憐。
    無病常供粥,非寒亦衣綿。
    假溫衾擁背,借力杖搘肩。

    90 《柯山制墨胡處士求隸字》 宋·張煒

    有客落魄游京都,形服差類山澤臞。
    袖攜一紙故友書,來求古隸銘墨模。
    我方臨池且自娛,觸撥雅興生江湖。
    坐扣墨法果不誣,出示數餅泥金濡。

    91 《防風廟》 宋·章杰

    弭楫山水縣,驅馬東南隅。
    侯當溽暑至,乘涼出郊墟。
    曉月醒魂夢,輕颸動襟裾。
    氣爽體自輕,縱意馳坦途。

    92 《花院》 宋·趙與滂

    拆了千秋院宇空,無人楊柳自春風。
    薔薇性野難拘束,卻過鄰家屋上紅。

    93 《甲辰歲張郡伯鄮西如覲京師其母太夫人出中饋》 明·盧柟

    鳳歷開皇紀,龍池憶紫煙。
    青陽調玉燭,白日轉幽天。
    河朔風云會,漳涯氣概先。
    諸公梁苑客,明府漢庭銓。

    94 《春思三首》 明·沈泰鴻

    淚灑梨云作雨痕,半生春事不堪論。
    游絲怪底無拘束,逢著花枝便斷魂。

    95 《元夕(二首)》 明·湯珍

    吳趨西去接金閶,爛熳燈球月讓光。
    春色不教拘束住,可憐羅綺夜生香。

    96 《送楊儀曹養病歸東吳》 明·王弼

    楊君文如雪溪竹,清圓瘦勁無不足。
    筆牽萬牛又神速,顧視余子誠碌碌。
    儀曹官好有拘束,神駒受控翻局促。
    以茲氣郁不得舒,三月臥床手捫腹。

    97 《喜宋山人夜過府署》 明·徐學謨

    南紀蕭疏老客星,鵝池遙憶草堂靈。
    滿城何處堪攜杖,深夜相過聞扣扃。
    秋遠江聲寒小簟,月高烏影在閑庭。
    自來公府無拘束,一任狂歌醉復醒。

    98 《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 宋·蘇軾

    終南太白橫翠微,自我不見心南飛。
    行穿古縣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魚肥。
    須臾渡溪踏亂石,山光漸近行人稀。
    窮探愈好去愈銳,意未滿足枵如饑。

    99 《城南聯句》 唐·韓愈

    竹影金瑣碎,--孟郊
    泉音玉淙琤。
    琉璃剪木葉,--韓愈
    翡翠開園英。

    100 《海上魚西寺》 宋·戴復古

    北風三日弭行舟,登陸因為島寺游。
    自笑奔馳如野馬,本無拘束似沙鷗。
    人誰與語自緘口,山有可觀頻舉頭。
    小雨疏煙晚來景,老僧相對倚鐘樓。

    * 關于束拘的詩詞 描寫束拘的詩詞 帶有束拘的詩詞 包含束拘的古詩詞(1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