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李士的詩詞(300首)

    241 《與李先生學士》 宋·曹勛

    先生聲徹大明宮,顧肯馳驅與俗同。
    但得琴書娛白日,何須鞭帽犯朝風。
    未容倦客尋源去,應謂斯人底死窮。
    它日云林陪杖屨,款承原輩囁嚅翁。

    242 《文南朱使君葬其故人鈐兵李侯士大夫高其風義》 宋·李流謙

    翻手為云覆手雨,自昔嘗聞不陵語。
    年來雅道更蕭颯,反眼朋游成越楚。
    便當貫草絕交論,誰與重尋懷舊賦。
    一洗衰風振頹敗,我為使君高此舉。

    243 《李聲父唐德輿程士和梁和仲過飲》 宋·趙蕃

    相期本林園,相厄乃霰雪。
    不難屐齒去,所怕巾角折。
    香燒古銅鼎,囊貯今墨帖。
    欲醉竟不能,匆匆謝車轍。

    244 《李處士挽詩》 宋·葉適

    憶吟詩句與君兒,曾說高宗涕自揮。
    兩地兵休重富樂,百年家活共輕肥。
    多留螢火明書案,閑看魚蓑傍釣磯。
    身內已無塵土僻,霜阡雪塢送將歸。

    245 《贈李相士》 宋·鄭清之

    未遇公卿盡好看,會將碧眼照人寒。
    邯鄲夢覺君休問,試卜何時可掛冠。

    246 《李德秀致政以其生日前一日約士友至長慶院訪》 宋·魏了翁

    流年苦被雪霜催,以有山中自四時。
    寒色憗花妝歲晚,曉陰挾霧放春遲。
    似嫌俗客不同調,留與高人共勝期。
    但原多書沖佑考,與君長伴歲寒枝。

    247 《贈九華李丹士》 宋·徐照

    長記零陵郡,共看江上峰。
    平生輕世事,幾度認仙蹤。
    轉式驅雷電,封泥伏虎龍。
    三千三百里,今日又相逢。

    248 《送李琴士據梧》 宋·李曾伯

    流水高山爾調,冷灰槁木吾心。
    不必神交蒙叟,柴桑老子知音。

    249 《送李琴士據梧》 宋·李曾伯

    戶外世塵皆累,山中天籟無聲。
    莫看螗讒相捕,要教鶴舞魚聽。

    250 《友山李道士抱琴來為予作三曲請詩各為之操·》 宋·姚勉

    若有人兮江之干,志在流水兮必觀其瀾。
    清風蕭蕭兮水聲潺潺。
    吁嗟乎,世道江河兮誰底其間。

    251 《友山李道士抱琴來為予作三曲請詩各為之操·》 宋·姚勉

    衣裳治兮帝巖廊,五弦歌詠兮民物阜康。
    禹皋夔龍兮劍佩鏘鏘。
    吁嗟乎,安得君臣兮如此一堂。

    252 《贈李居士棄官為僧二絕》 宋·王炎

    踏破青鞋走四方,年來收腳坐禪床。
    更地言下商量處,靜對窗間一炷香。

    253 《贈李居士棄官為僧二絕》 宋·王炎

    遮寒破衲雪蒙頭,笑我浪懷千歲憂。
    解下腰包只如此,亦無莫莫與休休。

    254 《題李道士揖云軒》 宋·王炎

    獨酌樽中綠醑,自橫膝上瑤琴。
    笑揖白云為伴,愛渠舒卷無心。

    255 《送李道士南游》 唐·徐鉉

    云水李道士,曾為中貴人。
    綺紈終不戀,松鶴自相親。
    云氣蒼梧晚,芒花紫蓋春。
    匏瓜老猶系,惆悵望行塵。

    256 《送李高士歸荊州》 明·袁凱

    南京高宴罷,西土遂言歸。
    江路猶殘雨,荊門正落暉。
    蓬生仲蔚宅,秋入老萊衣。
    明日思君處,蕭條鴻雁飛。

    257 《送任李二高士歸越》 明·袁凱

    老去任公子,重來李少君。
    仙凡初不遠,江海自離群。
    水繞吳宮樹,山連禹穴云。
    汀洲有長笛,日暮不堪聞。

    258 《和答李學士見寄長韻》 宋·宋庠

    璇源多清派,蘭谷無絕芳。
    之子相門裔,高才映周行。
    妙年弄文史,雅志含圭璋。
    中歲困官簿,銖兩爭低昂。

    259 《送荊南李學士》 宋·宋庠

    逢旦光華盛,登賢命數優。
    郎星太微后,史局道山頭。
    違咫堯心屋,疏藩禹貢州。
    使旟飛隼出,臺劄偃波留。

    260 《代李居士謁王去非制干三首》 宋·劉宰

    家山目斷古幽州,百口來歸路阻修。
    丁字無端輕介胃,蟬冠卻羨出兜鍪。
    箕裘忍墜先人業,甔石誰客子謀。
    不惜饑寒同一死,南來恐來作北人羞。

    * 關于李士的詩詞 描寫李士的詩詞 帶有李士的詩詞 包含李士的古詩詞(30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