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雜肥的詩詞(132首)

    21 《雜興》 宋·利登

    昨宵狂風起,折我桑樹枝。
    徘徊履桑園,賤妾當何依。
    豈無薜蘿生,亦有柔苧肥。
    素情在君子,綺帛良重斯。
    無桑蠶安食,無蠶我安衣。
    長嘆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22 《南村雜賦(六首)》 元·陶宗儀

    路直華亭谷,林藏處士家。
    葵菘浮雨甲,粳秫吐晴葩。
    塒羽肥堪縛,谿鱗巨易叉。
    客來留共酌,濁酒不須賒。
    ¤

    23 《春日田園雜興》 宋·陳堯道

    化日村田樂,春風耕織園。
    秧肥科斗動,桑暗鵓鳩呼。
    罷社翁分胙,占簪媼得符。
    傍花隨柳處,此事不開吾。

    24 《春日田園雜興》 宋·方子靜

    東阜雨后土膏肥,夙駕鳥犍出短扉。
    秧水平疇蛙閣閣,菜花滿稜蝶飛飛。
    比婁社酒嘆獨在,墻壁農書事已非。
    獨喜桑麻今正長,淵明歸去最知歲。

    25 《春日田園雜興》 宋·高鎔

    已學淵明早賦歸,東風吹醒夢中非。
    鶯聲睍睆來談舊,牛背安閑勝策肥。
    時聽樵歌時牧笛,間披道鼈間農衣。
    篇詩那可形容盡,何似忘言對夕暉。

    26 《春日田無雜興》 宋·黃景昌

    野色搖春麥正肥,煙村閑寂往還稀。
    未多桑蓋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飛。
    行市綠蛆花潑眼,臥依黃犢草侵衣。
    數聲桐角歸來晚,楊柳移陰月半扉。

    27 《題金陵雜興詩后十八首》 宋·李璉

    滟滟江波綠更肥,蒼煙中有狎鷗飛。
    當年神武今何在,老卻遺民更不歸。

    28 《春日田園雜興二首》 宋·魏新之

    農圃誰言與世違,韶華正恐屬柴扉。
    天機化外聞幽哢,野色牛邊睨落暉。
    膏雨平分秧水白,光風小聚藥苗肥。
    行歌隱隱前村暖,忽省深山有蕨薇。

    29 《合肥懷古三首》 宋·吳資

    幼度提晉師,胡卒驚鶴唳。
    城外軍屯壘,可數不可計。
    至今風雨夜,鬼哭雜異類。

    30 《春日田園雜興》 宋·楊本然

    春風建業馬如飛,誰肯田園拂袖歸。
    粟里久我彭澤賦,松江借有石湖詩。
    踏歌槌鼓麥秧綠,沽酒裹監松芥肥。
    吳下風流今莫續,杜鵑啼處草離離。

    31 《春日田園雜興》 宋·俞自得

    暄和春景好供詩,日暖風輕上胍肥。
    白鷺時窺秧剌剌,黃鶯頻說柳依依。
    幾回野水聞姑惡,數樹春英叫婦歸。
    物態滿前看不足,等閑吟詩對斜暉。

    32 《和徐德彰春日雜詠(八首)》 明·陳完

    三竿紅日曉輝輝,流水平蕪燕子飛。
    芳徑露香花錦碎,深山云暖蕨芽肥。
    烏紗別制籠頭帽,白苧新裁稱體衣。
    社鼓冬冬桑柘外,野翁扶醉蹋歌歸。
    ¤

    33 《秋日雜興》 明·李延興

    飛樓上倚泬寥天,野色荒涼萬井煙。
    落日荷花白舫外,西風桂樹畫闌邊。
    明妃夜泣琵琶月,宛馬秋肥苜蓿田。
    千古河山幾爭戰,一登高處一潸然。

    34 《河間道中雜興二首》 明·王志堅

    驛馬朝餐苜蓿肥,三鬃剪出疾于飛。
    行人盡望紅塵起,開府差人闕下歸。

    35 《己酉赴試白下病歸得雜詠五首》 明·鄭胤驥

    于世多不涉,顧獨有酒嗜。
    亦頗煩簡擇,當意輒沉恣。
    有時惜人情,濁醪亦復醉。
    醉后何不有,性命直兒戲。

    36 《秋日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37 《四時田園雜興十二絕》 宋·范成大

    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

    38 《雜感》 宋·陸游

    艱危寧度瘦驢嶺,奔走莫隨肥馬麈。
    困厄終身元自好,可憐癡子恨無津。

    39 《雜題》 宋·陸游

    黍醅新壓野雞肥,茆店酣歌送落暉。
    人道山僧最無事,憐渠猶趁暮鐘歸。

    40 《幽居雜題》 宋·陸游

    忽忽年光逝,悠悠世事非。
    曉猶明績火,晝永咎漁扉。
    施食禽魚熟,疏溝杞菊肥。
    寂寥何所嘆?父子自相依。

    * 關于雜肥的詩詞 描寫雜肥的詩詞 帶有雜肥的詩詞 包含雜肥的古詩詞(1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