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本論的詩詞(635首)

    381 《張太博亨泉》 宋·洪咨夔

    公家老博望,手斲扶桑根。
    騎之泛溟渤,飄然泝昆侖。
    直到析木津,細問黃河源。
    玉繩澹碧落,機杼閑天孫。

    382 《和黃介夫憶竹》 宋·蔡襄

    君家有美竹,繞廬千百個。
    種時意慮深,別后年華過。
    顏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
    石間鳴溜去,煙外哀禽和。

    383 《過皇甫侍郎》 宋·蔡襄

    丈人幾八十,歲晚益窮經。
    陰陽判九六,天地環丙丁。
    初若發泉穴,漸已澄滄溟。
    所寶非世有,愿充天子庭。

    384 《四賢一不肖詩·右歐陽永叔》 宋·蔡襄

    先民至論推天常,補袞扶世為儒方。
    圜冠博帶不知本,樗櫟安可施青黃。
    帝圖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誠有望。
    處心學士貴適用,異端莫得窺其墻。

    385 《四賢一不肖詩·右尹師魯》 宋·蔡襄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傾。
    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稱嚶鳴。
    煌煌大都足軒冕,綽有風采為名卿。
    高名重位蓋當世,退朝歸舍賓已盈。

    386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一》 南北朝·庾信

    立德齊今古。
    資仁一毀譽。
    無機抱甕汲。
    有道帶經鋤。
    處下唯名惠。
    能言本姓蘧。
    未論驚寵辱。
    安知系慘舒。

    387 《同盧記室從軍詩》 南北朝·庾信

    河圖論陣氣。
    金匱辨星文。
    地中鳴鼓角。
    天上下將軍。

    388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 南北朝·庾信

    虹枌跂鳥翼。
    山節拱蘭枝。
    畫梁云氣繞。
    雕窗玉女窺。

    389 《傷王司徒褒詩》 南北朝·庾信

    昔聞王子晉。
    輕舉逐神仙。
    謂言君積善。
    還得嗣前賢。

    390 《贈王順之歌》 宋·晁補之

    王郎見若不勝衣,眇然儒者未有奇。
    我知王郎有奇處,議論濤海拏蛟螭。
    由周而來逮五季,故事本朝能盡知。
    不惟知之業有用,斟酌成敗中無疑。

    391 《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自徐州移作》 宋·晁補之

    建隆以來論人物,得士與古相低昂。
    人才歷數仁祖世,后生嵬瑣無復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時學問圣賢說,松柏歲寒觀老節。

    392 《上曾樞密》 宋·毛滂

    燕齊日暮客不旭,新豐主人豈相知。
    不須買絲繡平原,不用黃金鑄子期。
    會當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須歸祭灶。
    請見臨川太尉公,此語難為俗人道。

    393 《隋堤寫懷寄上右丞》 宋·毛滂

    前年買符入函谷,歸來柴車仍露宿。
    似聯石室陳圖書,敢累山公為題目。
    蒼梧只覺波浪高,尺澤那知鱗尾禿。
    已將倦翮謝風云,便擬閒身寄松竹。

    394 《隋堤采蕈》 宋·毛滂

    老夫少時性豪侈,頗復慨想諸公子。
    家徒四壁不自憐,客來笑呼客且止。
    牧羊幸得時擊鮮,種秫足救瓶罍恥。
    萍虀豆粥何足數,紅粱雀黍屢登匕。

    395 《和子瞻記夢二首》 宋·蘇轍

    兄従南山來,夢我南山下。
    探懷出詩卷,卷卷盈君把。
    詩詞古人似,弟則吾弟也。
    相與千里隔,安得千里馬。

    396 《贈司空張公安道挽詞三首》 宋·蘇轍

    道廣中無競,才高治不煩。
    安心本篤靜,憂世亦時言。
    壽考同儕盡,經綸故事存。
    猶應門下客,微論記根原。

    397 《次韻劉涇見寄》 宋·蘇轍

    天之蒼蒼亦何有,亦有云漢為之章。
    人生混沌一氣耳,嘿嘿何用知肺腸。
    孔公孟子巧言語,剖瓢插竹吹笙簧。
    含宮吐角千萬變,坐令隱伏皆形相。

    398 《司馬君實端明獨樂園》 宋·蘇轍

    子嗟丘中親藝麻,邵平東陵親種瓜。
    公今歸去事農圃,亦種洛陽千本花。
    修篁繞屋韻寒玉,平泉入畦紆臥蛇。
    錦屏奇種劚崖竇,嵩高靈藥移萌芽。

    399 《夏夜與臧奎陳越會宿河亭聯句三十韻》 宋·魏野

    雨破畏日沉,月出酷暑歇。
    衙中河亭上,靜與山不別。
    良朋俱遠來,文會一何悅。
    箕踞巾舄閑,玩好琴樽列。

    400 《次韻奉和知府溫尚書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韻》 宋·楊億

    拜章納祿便歸休,秘殿親辭十二旒。
    閣筆罷批丹鳳尾,拂衣初下六鼇頭。
    非緣荊渚依劉表,定欲箕山訪許由。
    北闕子牟終眷戀,南朝安石本風流。

    * 關于本論的詩詞 描寫本論的詩詞 帶有本論的詩詞 包含本論的古詩詞(63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