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木頭的詩詞(1679首)

    781 《回憩翠蛟亭》 宋·孔元忠

    引領籃輿上翠微,眾山回首覺平低。
    棲真洞口云初合,大滌峰頭日末西。
    新筍暗抽穿木葉,古藤虬結跨沙堤。
    蛟亭雨后泉聲急,萬鼓喧豗擁澗蹊。

    782 《紹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蔣助教言正招游陽華婆》 宋·李長庚

    我老思為漫浪翁,暫來卻恨去匆匆。
    山頭日色赤如血,照映川原草木紅。

    783 《凈居寺》 宋·李澗

    金地無塵俯碧灣,蒼藤古木獲幽閑。
    老僧袖手垂楊里,靜閱渡頭人往還。

    784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宋·連庠

    大江西來繞重城,憂如來花匹練縈。
    左山右阜若開避,曾是峴首當頭橫。
    江湍沖山山不動,滔滔雪浪東南傾。
    潰然巨勢壓漢境,萬楚不得專雄名。

    785 《臺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 宋·林憲

    春江潑天明,蕭寺踞山塢。
    荒階下鳥雀,古木颯風雨。
    答行古苔花,徙倚望江渚。
    日暮山更寒,檐頭鈴自語。

    786 《臺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 宋·林憲

    寺門闞南江,江勢浩相向。
    風云互吞吐,山色豁林{左木百養}。
    潮頭卷飛煙,白雨挾春漲。
    中夜鵝鶩喧,誰家海船上。

    787 《豫章別李元中宣德》 宋·林之奇

    舊聞諸李隱龍眠,伯時已老元中少。
    一行作吏各天涯,故人落落疏星曉。
    西山影裹識君面,碧照草江眸子瞭。
    向來問道渺多岐,只今領略歸玄妙。

    788 《次韻胡少瀹題梁王山蟠松詩》 宋·劉倓

    長松上捎日月宮,昂霄聳壑材甚雄。
    不肯甘心臥云巘,有時見夢十八公。
    汗顏血指,那知大匠自有體。
    斬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聾。

    789 《辭靈康廟留題》 宋·劉坦之

    木落天高廟妥靈,去來潮汐繞山青。
    年登民俗饒怡樂,海近蛟虯入杳冥。
    萬里一身頭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門更合燒沈炷,青草連云接洞庭。

    790 《重過龍居寺》 宋·劉政

    重來舊游處,觸目景添幽。
    故墨猶余跡,忠魂已斷頭。
    疎鐘號暮雨,枯木響殘秋。
    欲訴愁人意,頻懷杞國憂。

    791 《游虎丘》 宋·盧賓

    相期到虎丘,出郭始乘舟。
    曠野云山路,平原水國秋。
    客心還未喜,木葉已先愁。
    那得真僧在,重教石點頭。

    792 《蟬》 宋·陸九淵

    風露枯腸里,宮商兩翼頭。
    壯號森木晚,清嘯茂林秋。

    793 《代棘篇》 宋·路振

    伐棘何所山之巔,秋風颾颾刺子丹。
    折根破柢堅且頑,斸夫趦趄汗污顏。
    攢鋒束芒趨道還,{上艸下左禾右享}之森森繚長藩。
    暮冬號風雪暗天,漏寒不鳴守犬眠。

    794 《環珠洞》 宋·呂愿中

    朝野樂升平,園林窮勝討。
    快雨洗塵埃,秋山凈如埽。
    游魚聚江灣,饑烏集木杪。
    群芳郁崢嶸,一水翠繚繞。

    795 《祀馬將軍竹枝辭》 宋·馬之純

    松山父老至今思,嘗問將軍歸不歸。
    巖頭草木成弋戟,雨后溪聲聽鼓鼙。

    796 《游圓通寺》 宋·馬仲珍

    一筇吾事足,身世付科頭。
    漸長石間筍,半遮林杪樓。
    云飛山欲動,木落塔如浮。
    游客未歸去,松陰人茗甌。

    797 《次韻梁尉秦碑》 宋·莫濟

    六王失國四海歸,秦皇東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減,名與蒼頡爭飛馳。
    自言功德可歌頌,黔首個個愚無知。
    海神何故獨拒命,風濤塞路蟠蛟螭。

    798 《游黃薜山三首》 宋·倪思

    云鷲峰頭一萬杉,覆盂山下木參天。
    當年曾識祖師面,溜雨鳴雨三百年。

    799 《還自錢塘道中》 宋·潘檉

    江上青山落照邊,江頭歸客木蘭船。
    春鷗自共潮回去,一點飛來是柳綿。

    800 《經賈秋壑故第》 宋·潘喆

    相業如何不到頭,諸公歷歷頌伊周。
    夢迷葛嶺酣歌夜,鬼哭樊城血戰秋。
    誤國正須憂大廈,覆師寧忍駕孤舟。
    木棉庵里催歸魄,誰掩湖山富貴羞。

    * 關于木頭的詩詞 描寫木頭的詩詞 帶有木頭的詩詞 包含木頭的古詩詞(16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