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月鉤的詩詞(997首)

    961 《示化士》 宋·釋慧遠

    顧在機前發,鑒從顧后抽。
    法身藏北斗,船子下揚州。
    西海風為線,三山月作鉤。
    回戈撥龍尾,佇看釣鰲頭。

    962 《偈頌七十六首》 宋·釋師范

    竿頭絲線放還收,時有金鱗上直鉤。
    風月滿船雖不惡,爭如峰頂冷湫湫。

    963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釣盡滄波月一鉤,月低煙樹夜維舟。
    寒雞抖擻呼天曉,笑對春風百草柔。
    中外夷猶,縱橫自由。
    志公不是閒和尚,刀尺相將拄杖頭。

    96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白發寒巖雪,青眸古澗秋。
    身心明月磨田地,河漢清霜洗斗牛。
    識金鍮,用錐鉤,萬化區分拄杖頭。

    965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無畔岸,機用有錐鉤。
    諸塵三昧縱橫句,分付之人拄杖頭。

    966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餌云鉤月釣清津,年老心孤未得鱗。
    一曲離騷歸去后,汨羅江上獨醒人。

    967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收把斷襟喉,風磨云拭,水冷天秋。
    錦鱗莫謂無滋味,釣盡滄浪月一鉤。

    968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一喚回頭識我不,依俙蘿月又成鉤。
    千金之子才流落,漠漠涂窮有許愁。

    969 《大明庵留偈》 宋·釋正覺

    略彴橫門下轉流,掛窗山在屋檐頭。
    大明古意是時節,霜夜月堂簾上鉤。

    970 《與腖禪人》 宋·釋正覺

    白蘋風作江頭秋,青鳥夢隨沙水流。
    清興十分蓬上月,滿船載入蘆華洲。
    斯適意,去來休。
    六鰲合負歸來也,煙浪雪翻收釣鉤。

    971 《小師智寬與國清作丐請語》 宋·釋正覺

    入廛一缽是生涯,來自寒山拾得家。
    曉影玉鉤蘿戶月,春叢黃粉密房華。
    午炊佛土香傳鼻,參飽云門飯打牙。
    準擬神通何處借,凈名居士住毗耶。

    972 《偈二十二首》 宋·釋子淳

    遠觀同半月,近看卻如鉤。
    若是知音者,思惟暗點頭。

    973 《偈頌七十二首》 宋·釋祖欽

    玉樹瓊林,寶階銀闕。
    皓若蘆花,恍然明月。
    直鉤垂鉤,自有金鱗上鉤。
    地平如掌,依舊七凹八凸。

    974 《智遠上人》 宋·釋祖欽

    智聰則遠,機圓自轉。
    似走盤珠,如萬花苑。
    開落不在春秋,動靜不滯去留。
    云悠悠,水悠悠。
    天外月如鉤,雪峰袞出三個木毬。

    975 《桂臺》 宋·舒岳祥

    神龍不知身變化,猶認潛鱗為故我。
    先生曾出雨八弦,浪靜波恬歸海臥。
    先生兩處領桂臺,夢寐一生游學舍。
    阿宜移扁就山窗,鐵畫銀鉤金鈕鏁。

    976 《緣識》 宋·宋太宗

    晴霽夜清秋,星繁月似鉤。
    樂耶興我意,絕唱入冥搜。

    977 《緣識》 宋·宋太宗

    細月銜山似鉤,先陳蹤跡問瀛洲。
    從來萬劫垂名在,王母行天得自由。

    978 《緣識》 宋·宋太宗

    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風暖潤物華鮮。
    上林花結和香霧,絮壓輕輕軟似綿。
    寰中運啟大平年,文武須精百藝全。
    弄影馬驕難控勒,龜茲韻雅奏釣天。

    979 《公說再和并前十五篇輒復課六章用足前篇之闕》 宋·蘇頌

    皇華幾月案鹽池,鉤按從來未有知。
    隱伏無由逃計最,勤勞長足儆官師。
    事逢錯節皆投刃,利析秋毫類算棋。
    他日朝廷詢北事,講論風俗待陳詩。

    980 《大暑憶靈隱寺冷泉一首》 宋·蘇籀

    我念熱客辭,懷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奪兩眸。
    青瑤碧玻瓈,三頃方能侔。

    * 關于月鉤的詩詞 描寫月鉤的詩詞 帶有月鉤的詩詞 包含月鉤的古詩詞(99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