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月課的詩詞(159首)

    141 《孚舟亭獨坐》 宋·方回

    犖確蒔秈米,淺清釣鰷魚。
    茲事不在多,克儉即有余。
    俯仰六十載,山城八遷居。
    憶昔罷閫幕,始有此屋廬。

    142 《次韻劉元煇初寒夜坐并序》 宋·方回

    山肩寒聳月隨歸,榾柮爐紅閉板扉。
    跨灶郎來濕課冊,齊眉人為摺深衣。
    花傳喜信燈如語,草就佳篇字欲飛。
    舊日聲名劉夜坐,能傳家缽似君稀。

    143 《上元立春》 宋·方回

    華燈彩勝兩逢迎,美景良辰未易并。
    花信風初回肅殺,柳梢月豈異承平。
    神鰲觀闕山何在,旅雁汀洲水復生。
    可待紫姑問休咎,買牛西崦課兒耕。

    144 《送張安國赴天彭司錄》 宋·郭印

    騏驥服鹽車,垂頭困長道。
    蒼鷹在韝縶,側耳思秋草。
    憶昔初見公,袞袞一傾倒。
    平生仰止意,相逢恨不早。

    145 《送陳守》 宋·郭印

    惟昔號能吏,在公勤嚴明。
    挾茲來共理,教化日流行。
    堂堂陳漢州,所至樹風聲。
    四美出天性,早擅循良名。

    146 《送人赴雅州任》 宋·李復

    去年送君走邊州,今年送君入蜀道。
    上官南北不自知,風卷孤云離海嶠。
    場屋爭飛二十年,垂翼空歸嘆潦倒。
    綠衣晚出外家來,一命初忻慰枯槁。

    147 《栽桑》 宋·陸文圭

    細聽遴婦低眉說,年年育暨苦無葉。
    山童執筐入市獻,一稱百錢獨未愜。
    更兼春雨土窗寒,忍風靈兒頭囁囁。
    買絲織絹輪官外,空借憐機間一月。

    148 《秘書山中草堂》 宋·釋文珦

    謝客開山興,深居寄草堂。
    曲闌憑野色,虛牖敞晴光。
    路轉青林合,泉流碧澗長。
    群巒分向背,平楚接微茫。

    149 《梅雨》 宋·釋文珦

    梅雨無時下,霖淫一月余。
    重陰迷早晚,常課廢經書。
    衣潤無由曝,園荒亦欠鋤。
    堯天舜日遠,懷抱若為舒。

    150 《春雪不止》 宋·宋伯仁

    春來雪意逾遲遛,又學飛綿過小樓,暖逐樂風雖易化,猛如前月未容休。
    鶯花消息孤詩課,蠶麥生涯累客愁。
    莫道遠人多凍殺,王師亦有在邊頭。

    151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祠宮遂還鄉闬燕間無事》 宋·蘇頌

    我昔就學初,齠童齒未齔。
    嚴親念癡狂,小藝誘愚鈍。
    始時授章句,次第教篇韻。
    蒙泉企層瀾,覆簣期九仞。

    152 《器周秀實》 宋·王洋

    馀英初約轉舡蓬,二載廬陵郡課同。
    官簿縱居時俊后,計名舊列昔緊中。
    三斟屢酌前溪月,一瞬曾帆下渚風。
    千里音容從此絕,夢隨江水遠朝東。

    153 《中秋》 宋·楊公遠

    秋氣平分雨乍晴,殘云斂盡楚天清。
    野人不趁□花課,贏得今宵看月明

    154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課于會田市》 宋·曾豐

    臨邛界里杏花村,戲著家人犢鼻裩。
    試問長卿躬滌器,何如作賦獻金門。

    155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課于會田市》 宋·曾豐

    宜城桑落有堪沽,三百青銅豈是無。
    不飲桃花不相笑,桃花知道欠當壚。

    156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課于會田市》 宋·曾豐

    主人未叱曲車回,客子涎流口欲開。
    阮籍已收青眼去,陶潛休望白衣來。

    157 《邀肇慶府卓司法》 宋·曾豐

    吾性太率故多可,吾調太僻故寡和。
    門前蒲屨率所招,榻上塵生僻之過。
    生平交際二者間,燕處官居長若個。
    斗升新幸飽自聊,朱墨素慵閑亦頗。

    158 《呈張彥容》 宋·曾豐

    風月性情狂莫羈,簿書今不放人嬉。
    舊攻日課歸乾沒,新負時名入坐馳。
    白雪陽春挑我和,高山流水結誰知。
    髭髯能美非窮者,恐到窮時莫罪詩。

    159 《題畫雪景送炤師歸黃山喝石居(去年除夕,師》 明·程嘉燧

    蓮花峰腰三丈雪,飛鳥無聲人跡絕。
    山僧冒寒晨出山,觸踏層冰跗圻裂。
    遠來問疾剛一笑,寒缸結花如吐屑。
    紙窗竹屋歲聿除,駒隙光陰催電掣。

    * 關于月課的詩詞 描寫月課的詩詞 帶有月課的詩詞 包含月課的古詩詞(15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