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曾裂的詩詞(133首)

    61 《汴城(有序)》 明·顧祿

    黃河怒觸龍門裂,突蜃沖蛟肆妖孽。
    □誰首倡導洪流,驅使生靈陷魚鱉。
    群雄盡向草澤生,青袍白馬連州城。
    □時將相總驕懦,可憐不救兵縱橫。

    62 《游招真觀》 宋·黃杞

    溪旁老子宮,古松奮蒼鬣。
    修逕煙霏深,中巖祠像設。
    崖頭流云漫,千丈藤蘿結。
    猿猱躍其間,手疑攀日月。

    63 《留題碧落洞》 宋·連希元

    神仙誰道杳難窮,老俗相傳住此宮。
    山裂舊分三鳧洞,羽飛曾馭九天風。
    玉為雙闕無塵到,云作丹梯有路能。
    誰問稚川何處在,儼然金灶列壺中。

    64 《和祖無擇題袁州東湖盧肇石》 宋·任大中

    宜陽刺史才,祖擇之維杰。
    大旱雨一方,盡使焦枯活。
    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絕。
    長江北岸林,唐有盧子發。

    65 《俞舜俞作墨梅八軸皆取古人詩句請余賦之》 宋·沈繼祖

    天生萬物俱森羅,詩人于梅詩獨多。
    不言成蹊桃與李,何敢當此不類歌。
    由來畫中有新詩,俞君造次以筆追。
    渾然莫知詩畫異,手與心猶不自知。

    66 《題淡山巖》 宋·盛某

    黃公丘壑人,閱遍山水奇。
    晚觀淡巖作,獨許天下稀。
    我初頗未信,及到乃愧之。
    偉茲過奇特,驟睹心驚疑。

    67 《誡酒肉慈慧法門》 宋·釋遵式

    南無佛法僧,大慈三寶海。
    我念欲依教,普勸諸眾生。
    莫殺莫食肉,同蘊仁慈行。
    無病保長齡,未來成佛道。

    68 《白鶴巖》 宋·孫汝勉

    梵宇深深小徑回,兩崖如削立崔嵬。
    直疑隱客曾吹裂,或是山靈為劈開。
    林靜煙空時透日,溪喧石老半侵苔。
    涼生佛骨云生缽,閣住紅塵不入來。

    69 《桃源行》 宋·王景月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無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門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70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71 《東歸謠送貝仲琚回吳中》 元·方行

    天目青逾藍,上有危峰橫空插漢高巉巖。
    滄海深莫測,下有六鰲迭負蓬壺方丈于其側。
    山峻極兮水波瀾,千盤萬折行路難。
    愁看混沌開鑿處,尚有斧跡留人間。

    72 《哭閔子善》 明·曹臣

    前年我作石城客,送君渡江買浮宅。
    去年我卻歸山中,聞君又踏石城石。
    今年人從石城來,曾說君軀病欲頹。
    常想天涯瘦軀影,誰知削影投蒿萊。

    73 《集臧晉叔希林閣賦得雨中鐘山春望》 明·程可中

    天成云阜扆宸居,東望春回王氣余。
    淺碧露痕經燒后,嫣紅隨意著花初。
    波紋卷縠冰還裂,山黛如鬟樹自疏。
    一自文皇遷鼎后,至今輦道未曾除。

    74 《少年行》 明·何御

    少年礪劍心含冤,潛入長安東郭門。
    怒發上沖雙眥裂,問之舉腕無一言。
    日暮得仇策馬去,九衢凜凜黃□昏。
    莫怪此徒輕殺人,千金曾報一飯恩。

    75 《老鷂行》 明·沈一貫

    相州浮圖滅素云,佛徒四散靈光分。
    有狐綏綏窟其頂,據危布巧張魔軍。
    公然出入索祭賽,移精屋底驚釵裙。
    幾村月下卷眠席,驅桃鞭棘喧相聞。

    76 《龜頭山》 明·陶安

    我聞龜頭山,乃在麻城縣。
    東離八十里,高峻遠先見。
    伸向南行,欲橋仍俯顫。
    巨吻谽谺張,穹脊坼絞現。

    77 《題白石翁畫虞山古檜》 明·張淵

    虞山老檜三株青,斗壇半掩招搖星。
    道人丹成化鶴去,三檜夭矯飛龍形。
    是誰手植經千載,曾見昭明讀書在。
    幾回天上葬神仙,不獨人間變桑海。

    78 《木介行》 明·朱長春

    空溪淅淅復淅淅,一夜風響如霹靂。
    云紛天晦急雪來,半是虛花半成汁。
    初時點戶濕有聲,瑟如簾下擊秦箏。
    須臾上下雨且凍,滿地蹴裂黃河冰。

    79 《董烈婦行》 明·祝允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載無改易,世有董烈婦。
    烈婦王氏名桂芳,十七嫁與董家郎。
    董郎臥瘵一年死,烈婦嘔血手斂藏。

    80 《送孫勉》 宋·蘇軾

    昔年罷東武,曾過北海縣。
    白河翻雪浪,黃土如蒸面。
    桑麻冠東方,一熟天下賤。
    是時累饑饉,常苦盜賊變。

    * 關于曾裂的詩詞 描寫曾裂的詩詞 帶有曾裂的詩詞 包含曾裂的古詩詞(13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