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更也的詩詞(1218首)

    601 《沁園春(壽李通判)》 宋·程必

    那用招秋,休言推暑,風自薰兮。
    問誰解當初,識公來處,月明碧落,旆卷青霓。
    千丈長松,起人生意,凍芋寒瓜空滿畦。
    還堪怪,怪諸公袞袞,我尚憑泥。

    602 《喜遷鶯(壽李文昌)》 宋·程必

    評君誰似,似長松千丈,離奇多節。
    骨瘦棱棱,文高犖犖,今日□來仙闕。
    走卒識公容貌,酋虜問公官閥。
    更史館,一編書多少,頻添勛業。

    603 《傾杯(丁亥自壽)》 宋·程必

    鑾殿秋深,玉堂宵永,千門人靜。
    問天上、西風幾度,金盤光滿,露濃銀井。
    碧云下雙鸞影。
    迤_笙歌近笑語,群仙隱隱。

    詠物寫花

    604 《后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 清·錢謙益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愛國

    605 《哨遍·高祖還鄉》 元·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
    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

    諷刺

    606 《中呂·山坡羊》 元·陳草庵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
    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
    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身無所干,心無所患,一生不到風波岸。

    小令諷喻抒情

    607 《雁兒落兼得勝令》 元·張養浩

    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
    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離;往常時俯仰承極貴,如今逍遙謁故知;往常時狂癡,險犯著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課會風花雪月題。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隱居生活

    608 《一枝花·不伏老》 元·關漢卿

    〔一枝花〕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
    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
    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
    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散曲抒情生活

    609 《臨江仙·寒柳》 清·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應難。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婉約詠物柳樹抒情

    610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清·納蘭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教他珍重護風流。
    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難酬。
    珠簾四卷月當樓。
    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秋天追憶無奈

    611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清·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
    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婉約重陽節嘆息懷念

    612 《水調歌頭(五首選三)》 清·張惠言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
    閑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
    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抒懷壯志追憶

    613 《蘇武慢·寒夜聞角》 清·況周頤

    愁入云遙,寒禁霜重,紅燭淚深人倦。
    情高轉抑,思往難回,凄咽不成清變。
    風際斷時,迢遞天涯,但聞更點。
    枉教人回首,少年絲竹,玉容歌管。

    婉約寒夜聞聲感傷

    614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宋詞三百首婉約記夢感傷

    615 《畫地學書》 宋·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
    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616 《王勃故事》 宋·宋祁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
    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小學文言文故事贊美寫人

    617 《荊軻刺秦王》 兩漢·劉向 編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618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619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620 《陳情表》 魏晉·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散文

    * 關于更也的詩詞 描寫更也的詩詞 帶有更也的詩詞 包含更也的古詩詞(12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