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普陀的詩詞(38首)

    21 《詠五臺》 唐·王通

    縹緲蓬萊未足夸,海峰孤絕更無加。
    入門已到三摩地,攜手同游千歲沙。
    碧玉鏡開金菡舊,珊瑚樹宿白頻迦。
    殷勤童子能招隱,共采芝茵和紫霞。

    22 《觀音畫贊》 宋·林之奇

    稽首補陀聞思修,千手千眼普供應。
    世人兩手及兩眼,眼見手捉各隨心。
    手一手眼無用處,即與駢拇枝指等。
    菩薩照用一時行,應以千心為主宰。

    23 《偈三首》 宋·釋道如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數不足。
    泥牛入海過新羅,木馬追風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處尋,補陀巖上問觀音。
    普賢拍手呵呵笑,歸去來兮秋水深。

    24 《誡酒肉慈慧法門》 宋·釋遵式

    南無佛法僧,大慈三寶海。
    我念欲依教,普勸諸眾生。
    莫殺莫食肉,同蘊仁慈行。
    無病保長齡,未來成佛道。

    25 《大悲觀音栴檀像》 宋·釋遵式

    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
    南無西方安樂剎,阿彌陀佛十力尊。
    南無過去無數劫,彼世世燈觀世音。
    諸佛慧眼第一凈,以不二相觀三界。

    26 《每日念佛懺悔發愿文》 宋·釋遵式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惟愿慈悲垂攝受,證知懺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27 《病中雜詠十首》 宋·陸游

    華陀囊書久已焚,思邈玉函秘不聞。
    從醫火攻固下策,遣化飯香方普熏。
    觸人正自坐愚直,學道今當輸拙勤。
    勿言將智耄已及,後死或可與斯文。

    28 《觀世音贊六首》 宋·黃庭堅

    圣慈悲愿觀自在,海岸孤絕補陀巖。
    貫花纓絡普莊嚴,度生如幻現微笑。
    有一眾生起圓覺,即現三十二應身。
    壁立千仞無依倚,住空還以自念力。

    29 《觀世音贊六首》 宋·黃庭堅

    以法界印,印諸善根。
    以平等印,普印諸業。
    八萬四千母陀臂,諸佛承我稱提力。
    八萬四千清凈眼,眾生依我成正覺。
    補陀巖下白花風,月照海漩三昧底。

    30 《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元·楊維楨

    於王氣,涂之岡。
    五百祀,皇陵藏。
    火流烏,星流紅,駕生圣人應天祥。
    圣人生,六合一統天下昌。

    31 《送薦福恩老》 宋·李洪

    二老相從寂寞濱,往來藜杖特情親。
    白頭廬阜閒司馬,杜口毗耶彼上人。
    知見普薰金斗域,伽陀語別霅溪瀕。
    紅梅已露西來意,要看全提祖令新。

    32 《持珠坐石贊》 宋·釋慧開

    手輪摩尼珠,身坐盤陀石。
    普請大地人,念彼觀音力。

    33 《偈頌十四首》 宋·釋印肅

    大家同受用此且富貴,不妨普庵一穴真風水。
    乾坤巽,本無位。
    二十四向絕遮欄,非舌頭人云心地。
    也無賤,也無貴,

    34 《信士畫真請贊》 宋·釋印肅

    普因乾坤非外物,周聞法界祗圓音。
    含靈入我身毛孔,非相非名何處尋。
    寶陀觸目無人見,妙體端嚴不壞金。
    如鐘含響隨緣應,見我方知識自心。

    35 《靈濟橋語》 宋·釋印肅

    此渡若非橋,不放眾生過。
    過去現在佛,并西來達磨。
    皆是接群迷。
    直指人這個。

    36 《鐵竹歌》 宋·釋印肅

    普庵和尚鐵竹歌,十圣三賢不奈何。
    九節玲瓏通法界,不由邊筍自嘍羅。
    從百練,已經磨,能障狂風止海波。

    37 《訪黃給事承往寶陀禮普門大士留偈》 宋·釋正覺

    泛舟誰畏海門津,丈室來尋彼上人。
    麈語欲求青眼舊,友心未爽白頭新。
    黃家羊臥藩籬晚,梅氏仙游島嶼春。
    糊餅饅頭看手段,觀音妙智在塵塵。

    38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宋·釋智朋

    罷拈金錫,七尺軍前。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辜負春山啼杜鵑。
    樊將軍向補陀山上禮觀音大士,不知不覺,在五臺峨嵋見文殊普賢。

    * 關于普陀的詩詞 描寫普陀的詩詞 帶有普陀的詩詞 包含普陀的古詩詞(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