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晦在的詩詞(304首)
164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166
《愛日齋》 元·孫華孫
曹宗儒講學之室去日誠可惜,來日還可愛。
耀靈如轉丸,今昨忽相代。
粵從識日來,旦莫幾明晦。
去來與來去,歲月不我貸。
167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宗教勸善
168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69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70
《九歌 山鬼》 先秦·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3]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171
《感遇·之十一》 唐·陳子昂
吾愛鬼谷子。
青溪無垢氛。
囊括經世道。
遺身在白云。
七雄方龍斗。
天下久無君。
浮榮不足貴。
遵養晦時文。
舒可彌宇宙。
卷之不盈分。
豈徒山木壽。
空與麋鹿群。
172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絶,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173
《題支離叟》 元·高明
錢塘門里支離叟,短發蕭疏色黧垢。
雪霜歲晚結輪囷,風雨年深增老丑。
挫蒧糊祇總無能,欲與冥靈齊上壽。
天公怒此怪且懶,敕遣靈官下搜齲勾婁吉利忽飛來,虎倒
174
《摸魚兒 賦潮》 元·吳存
定何人、鞭蛟笞蜃,盡驅山石填海。
海波坌涌三千丈,蓬嶠落翻鰲背。
天晝晦。
似睢水、揚沙漢楚三軍潰。
175
《送張無夢歸天臺》 宋·查道
天臺峻極橫海濱,金庭紫洞多真人。
先生舍道心照鄰,上有羲軒為逸民。
玉韞深山珠在水,圓折如虹難自晦。
萬乘知名欲見之,來謁西清頻召對。
176
《南巖》 宋·晁謙之
南巖夫何為,山作天倚蓋。
山南谿山復,飛頂壓其外。
當空橫廣頟,架屋喉舌內。
嘗聆釋氏說,仰覆各世界。
177
《山行》 宋·陳宗禮
川原綠已張,春去今何在。
深樹涵幽姿,微云弄晴態。
禽聲互酬應,林霏閒明晦。
漸遠人跡稀,清音自虛籟。
179
《梅林分韻得舊字》 宋·杜謹言
去城十里南郊外,突兀老梅余十輩。
玉雪為骨冰為魂,氣象不與凡木對。
我來窮冬煙雨晦,把酒從公對公酹。
人言此實升廟堂,埋沒荒村今幾歲。
180
《寄趙碧瀾右之》 宋·顧逢
移家歸故第,只在霅溪邊。
舊別無旬日,今回恰數年。
鶯花晴暖際,風雨晦冥天。
總是思君處,孤吟每日憐。
* 關于晦在的詩詞 描寫晦在的詩詞 帶有晦在的詩詞 包含晦在的古詩詞(30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