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曉鼓的詩詞(625首)

    221 《亞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貽佳作三篇清絕不敢輕…庶資一笑耳》 唐·徐鉉

    海陵城里春正月,海畔朝陽照殘雪。
    城中有客獨登樓,遙望天邊白銀闕。
    白銀闕下何英英,雕鞍繡轂趨承明。

    222 《亞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貽佳作三篇清絕不敢輕…庶資一笑耳》 唐·徐鉉

    海陵城里春正月,海畔朝陽照殘雪。
    城中有客獨登樓,遙望天邊白銀闕。
    白銀闕下何英英,雕鞍繡轂趨承明。

    223 《和歙州陳使君見寄》 唐·徐鉉

    新安風景好,時令肅轅門。
    身貴心彌下,功多口不言。
    韜鈐家法在,儒雅素風存。
    簪履陪游盛,鄉閭俗化敦。

    224 《城南聯句》 唐·韓愈

    竹影金瑣碎, ——孟郊
    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葉, ——韓愈
    翡翠開園英。
    流滑隨仄步, ——孟郊

    225 《秋雨聯句》 唐·韓愈

    萬木聲號呼,百川氣交會。
    ——孟郊
    庭翻樹離合,牖變景明藹。
    ——韓愈

    226 《征蜀聯句》 唐·韓愈

    日王忿違慠,有命事誅拔。
    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橫猾。
    ——韓愈
    風旗匝地揚,雷鼓轟天殺。

    227 《遠游聯句》 唐·韓愈

    別腸車輪轉,一日一萬周。
    ——孟郊
    離思春冰泮,爛漫不可收。
    ——韓愈

    228 《暮春即事》 唐·魚玄機

    深巷窮門少侶儔,阮郎唯有夢中留。
    香飄羅綺誰家席,風送歌聲何處樓。
    街近鼓鼙喧曉睡,庭閑鵲語亂春愁。
    安能追逐人間事,萬里身同不系舟。

    229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230 《山居詩二十四首》 唐·貫休

    休話喧嘩事事難,山翁只合住深山。
    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閑人天地間。
    綠圃空階云冉冉,異禽靈草水潺潺。

    231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232 《凌晨》 唐·盧照鄰

    日掩鴻都夕,河低亂箭移。
    蟲飛明月戶,鵲繞落花枝。
    蘭襟帳北壑,玉匣鼓文漪。
    聞有啼鶯處,暗幄曉云披。

    233 《晨興》 唐·翁承贊

    鼓絕天街冷霧收,曉來風景已堪愁。
    槐無顏色因經雨,菊有精神為傍秋。
    自愛鮮飆生戶外,不教閑事住心頭。
    披襟徐步一蕭灑,吟繞盆池想狎鷗。

    閨怨

    234 《更漏子》 唐·溫庭筠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寫景懷人

    235 《謁金門·秋已暮》 五代·牛希濟

    秋已暮,重疊關山岐路。
    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
    一點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秋天敘夢懷人

    236 《菩薩蠻》 唐·尹鶚

    隴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獨坐窺煙陌。
    樓際角重吹,黃昏方醉歸¤
    荒唐難共語,明日還應去。

    237 《菩薩蠻》 唐·歐陽炯

    曉來中酒和春睡,四支無力云鬟墜。
    斜臥臉波春,玉郎休惱人¤
    日高猶未起,為戀鴛鴦被。

    238 《菩薩蠻》 唐·孫光憲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镮碎撼門初閉。
    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
    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

    239 《觀郊禮》 唐·司馬扎

    鐘鼓旌旗引六飛,玉皇初著畫龍衣。
    泰壇煙盡星河曉,萬國心隨彩仗歸。

    240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用伸酬謝》 唐·陸龜蒙

    洪范分九疇,轉成天下規。
    河圖孕八卦,煥作玄中奇。
    先開否臧源,次筑經緯基。
    粵若魯圣出,正當周德衰。

    * 關于曉鼓的詩詞 描寫曉鼓的詩詞 帶有曉鼓的詩詞 包含曉鼓的古詩詞(62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