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動發的詩詞(1192首)
501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502
《七月》 先秦·詩經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503
《贈白馬王彪》 魏晉·曹植
序曰: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師,會節氣。
到洛陽,任城王薨。
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
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
504
《在獄詠蟬并序》 唐·駱賓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珠焉。
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
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
唐詩三百首
505
《無題》 明·唐寅
古春去也悵須臾,問爾能思幾日無。
何必傷心催發白,會當動手補顏朱。
妙齡勸賞雄渾語,達士恥隨迂闊夫。
我醉欲眠拈一瓣,今生弭忘不教枯。
506
《送鄭見素游江東》 明·湯顯祖
艷艷春墀發花朵,寂寂春寒試燈火。
人日何人清夜沈,玉茗堂前風月可。
向昔登高平遠間,滿目滄浪無土山。
就中有人鄭君美,學富文清幽意閑。
509
《感春十三首》 宋·張耒
高臺面南山,獨立望空闊。
東風悠然來,吹我鬢中發。
獨游動遠思,覽物念所悅。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511
《自尤》 宋·蘇洵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死無由伸。
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
當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者皆醉辛。
512
《缺題》 明·李東陽
鶴發承顏日,龍樓問寢辰。
寧宮同奉養,九廟極精禋。
孝可通金石,誠能動鬼神。
徽稱高萬代,垂憲及千春。
¤
513
《擬古八首》 宋·陳普
秋聲金氣流,天空露瀼瀼。
素波合流月,淫淫滿庭霜。
遙夜一美人,寒閨自徘徊。
暗法規訂凌波,輕飚感鳴珰。
517
《山西行》 宋·沈與求
山西健兒好身手,氣如車輪膽如斗。
十五射獵少年場,戲格黃羆同拉朽。
二十竄名尺籍中,鐵馬追風快馳走。
臂弓腰箭了一生,只喜論攻不論守。
518
《秋蟲》 宋·游次公
一氣動芒沕,鳴蟲應清商。
天機發天籟,托彼恐與螀。
凄然起秋聲,感我徹肺腸。
幽思不自識,遠興來何方。
519
《雙調 山鬼》 元·阿魯威
若有人兮含睇山幽,乘赤豹文貍,窈窕周流。
渺渺愁云,冥冥零雨,誰與同游?
采三秀兮吾令蹇修,悵宓妃兮要眇難求。
猿夜啾啾,風木蕭蕭,公子離憂。
520
《送唐子華嘉興照磨》 元·傅若金
聞君秋思滿南潮,行李今晨發帝都。
幕府初乘從事馬,江城還憶步兵鱸。
樹浮白日山侵越,潮蹴青天海入吳。
閑暇馮高動詩興,須成一醉掃新圖。
* 關于動發的詩詞 描寫動發的詩詞 帶有動發的詩詞 包含動發的古詩詞(119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