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昨朝的詩詞(986首)
482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清·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
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484
《行香子·秋與》 宋·蘇軾
昨夜霜風。
先入梧桐。
渾無處、回避衰容。
問公何事,不語書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
都將萬事,付與千鐘。
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487
《瘞旅文》 明·王守仁
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
予從籬落間望見之,陰雨昏黑,欲就問訊北來事,不果。
明早,遣人覘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來,云:“一老人死坡下,傍兩人哭之哀。
493
《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
(夫人、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
(旦、末 、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495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500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 關于昨朝的詩詞 描寫昨朝的詩詞 帶有昨朝的詩詞 包含昨朝的古詩詞(98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