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昧下的詩詞(218首)

    161 《風雪》 宋·蘇轍

    冬溫未宜人,風雪中夜止。
    疾雷略吾窗,輕冰入吾被。
    病去適三日,驚起存一氣。
    心安氣亦安,二物本非二。

    162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酌獻第六室奏大盛之舞曲》 宋·楊億

    穆穆太宗,與天合德。
    昧旦丕顯,干干翼翼。
    敷祐下民,時帝之力。
    永懷圣神,孝思罔極。

    163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瑯琊泉石篆》 宋·曾鞏

    陽冰絕藝天下稱,瑯琊石篆新有名。
    初留泉涯俗誰顧,一日貴重繇先生。
    古今書法不可數,猶有字本存于經。
    我于八體未曾學,雖得此字寧能評。

    164 《地動》 宋·曾鞏

    吾聞元氣判為二,升降相輔非相傷。
    今者無端越疆畔,陰氣焰焰侵于陽。
    陽收剛明避其勢,陰負捷勝尤倡佯。
    地乘是氣亢于下,震蕩裂拆乖其常。

    165 《丁已七月望湖上書事》 宋·姜夔

    白天碎碎如析綿,黑天昧昧如陳玄。
    白黑破處青天出,海月飛來光尚濕。
    是夜太史秦月蝕,三家各自矜算術。
    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書不在夕。

    166 《擢彼喬松》 明·劉基

    擢彼喬松,在彼丘阿。
    歲莫凄風,颯為枯柯。
    憂來傷心,云如之何。
    瞻彼昊天,曷其有宜。

    167 《題群龍圖》 明·劉基

    世間萬類皆可睹,茫昧獨有鬼與龍。
    此圖畫龍二十四,狀貌詭譎各不同。
    得非物產有異種,或曰神變無常蹤。
    一龍揵尾欲上水,足爪猶在奫中。

    168 《觀龍和謝師厚》 宋·韓維

    龍于經傳皆有云,明幽其德能屈伸。
    嘗聞于耳昧厥真,乃今睹之信所聞。
    層陰填空白日昏,仰見巨尾垂輪囷。
    其長百丈圍車輪,仿佛如辨鬣與鱗。

    169 《覽梅圣俞詩編》 宋·韓維

    夙昔誦佳句,跂予慕高風。
    何意憂艱馀,邂逅此相逢。
    群初應府辟,捧檄來自東。
    引車窮檐下,眷然顧微躬。

    170 《石亢之出銅雀臺硯相示信筆題其后》 宋·強至

    銅臺遺荒基,寂寞千載下。
    黃埃朽壤間,所得或片瓦。
    硯材世共珍,購金不論把。
    浪好昧所別,往往亂真假。

    171 《題畢直合翻經圖三首》 宋·陳造

    伯圖無繼昧尊王,獨抱殘經析渺茫。
    地下威文應吐氣,人間宋李解升堂。

    172 《送霍子侔還都》 宋·李廌

    真人造區夏,民瘼傒以蘇。
    戎衣振不格,力舉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當年群嘯聚,劍立猶稱孤。

    173 《虛空歌》 宋·張繼先

    虛空蕩蕩無邊岸,日月東西互賓餞。
    東賓西餞幾時休,生死場中如掣電。
    本來真性同虛空,光明朗耀無昏蒙。
    偶因一念落形休,為他生死迷西東。

    174 《靖通庵歌》 宋·張繼先

    吾結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
    都來方寸閑田地,大包世界同虛空。
    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瓏八面無形影。
    盈虛消息任天機,庵內主人都不省。

    175 《大寧寺》 宋·李彌遜

    三山覆蒼鼎,一澗走青蛇。
    檀巒眾好樹,密護如來家。
    當年契禪人,虎腳穿云霞。
    真蹤不久昧,殿閣峨金沙。

    176 《元日泛舟分韻得大字》 宋·李流謙

    春從水際生,白石映淺瀨。
    一舟何自橫,玄寄倏與會。
    今日是何朝,亦恐魚鳥怪。
    曉暾破宿雨,換歲無此快。

    177 《桃源圖》 宋·樓鑰

    桃源初傳武陵谿,靖節作記人不疑。
    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遯與世真相違。
    尚不知漢況晉魏,子孫綿遠無終期。
    正如三韓有秦語,傳為神仙愈難知。

    178 《送姜子謙丞於潛》 宋·樓鑰

    處則有超蓮,出則將哦松。
    眉宇無一塵,出處皆雍容。
    君看妙蓮華,本出汙泥中。
    兩松痛埽溉,下有簿書叢。

    179 《張次律見招欲同一詩人飲既見乃新定遠令劉旦》 宋·趙蕃

    張侯呼我飲,云欲醉詩人。
    我愧野無格,君能高出塵。
    句中真有畫,筆下信如神。
    不待平生識,由來一語親。

    180 《次韻張太博得余所遺二程先生集辯二程戲邵子》 宋·魏了翁

    文字未科斗,圖書未龜龍。
    粲然天地間,此理觸處逢。
    是謂象這祖,而為數之宗。
    吳犧古神圣,先得人所同。

    * 關于昧下的詩詞 描寫昧下的詩詞 帶有昧下的詩詞 包含昧下的古詩詞(2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