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春芽的詩詞(666首)

    141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宋·王之道

    殘歲連人日,同云暗海涯。
    晨開才曭晃,暮集復交加。
    野色鋪霜縞,秋光散玉葩。
    老夫僵不掃,稚子走爭拿。

    142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宋·王之道

    誰謂過殘臘,余寒遂有涯。
    雪來風益橫,冰著雨還加。
    萬里隋堤絮,千山庾嶺葩。
    袁門晨尚閉,剡艇夜應拿。

    143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宋·王之道

    棱棱威正肅,浩浩意無涯。
    雨息風還怒,霜余雪更加。
    氍毹還席地,薝蔔競分葩。
    虎餓豺狼搏,烏窮鳥雀拿。

    144 《春日無為道中》 宋·王之道

    旱甚山光暗,風顛日色微。
    桑芽蝱翅小,荻筍彘肩肥。
    野寺看題壁,村壚問典衣。
    春容良不惡,楊柳正依依。

    145 《次韻王山甫春日出郊探梅》 宋·王之道

    倚竹有佳人,天寒玉肌溫。
    永懷經年別,及此春日暄。
    幽閒誰與娛,依依映丘樊。
    計臺二三友,才高工撥繁。

    146 《新春》 明·劉基

    昨夜東風來,吹我門前柳。
    柳芽黃未全,草根青已有。
    鵓鳩屋上鳴,勸我嘗春酒。
    我發日已白,我顏日已丑。
    開樽聊怡情,誰能計身后。

    147 《筠州曾使君寄貺中州新芽賦此以謝》 宋·張栻

    黃蘗山前水繞沙,春風吹石長靈芽。
    午窗落硙飛瓊屑,嗚碗翻湯涌雪花。

    148 《歲晚烹試小春建茶》 宋·張栻

    陽月藏春妙莫窺,靈芽粟粒露全機。
    煮泉獨啜寒窗夜,已覺東風天際歸。

    149 《用韻謝帥機惠春盤》 宋·吳泳

    梅柳陰中漫寄家,閒如翠鴇立晴沙。
    癭藤缸內抄松子,行玉盤中揀蕨芽。
    猶有鄉風餐白啖,更無春夢草黃麻。
    郊行莫待芳菲月,花未開時好看花。

    150 《春日雜詠九首》 宋·李彌遜

    漸欲拋書卷,行藏任轉蓬。
    負暄攜稚子,抱良覓鄰翁。
    接葉猶妨徑,拳芽未著叢。
    主林真好事,為我結新紅。

    151 《德壽春帖子八首》 宋·曹勛

    臘余七日換年華,玉砌青萱半吐芽。
    竹色松聲清似玉,未須剪彩作春花。

    152 《謝岸老惠顯明新芽》 宋·曹勛

    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見分。
    鶯花妨老眼,香味喜新聞。
    細石飛輕雪,圓甌泛亂云。
    雖無七碗量,清興重欣欣。

    153 《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絕》 宋·胡寅

    欲駐長春學道家,如何白雪是黃芽。
    聊憑高士五株柳,為問仙人三雜花。

    154 《春雪》 宋·胡寅

    北客南來十五春,今年春雪妙洪鈞。
    梅花著子無堪比,柳絮藏條未有因。
    何限萌芽煩蹙縮,幾多峰嶺倦顰伸。
    紅桃頮面還添粉,翠竹垂頭詎辱身。

    155 《尋春次韻》 宋·樓鑰

    一自東皇天上來,坐看芽蘗起枯荄。
    化工潛有洪鈞轉,春事何勞疊鼓催。
    晚景鬢凋寧再綠,去年花謝又重開。
    賞花攜酒那容緩,走遍郊原莫便回。

    156 《春雨》 宋·樓鑰

    石斗微微覆淺沙,蘭叢短短茁青芽。
    春花著眼未云久,花事于人漸有涯。

    157 《謝周睎顏寄惠新芽》 宋·虞儔

    摘鮮分送細茸茸,知在春山第幾重。
    包裹雅宜青箬篰,寵珍寧羨赤囊封。
    {左石右靡}驚雪落巖前石,烹訝風生澗底松。
    堆案文書吾欲睡,賴渠喚醒小從容。

    158 《春日雜言十一首》 宋·趙蕃

    寒多草亦未抽芽,漫說春今一半加。
    試向小園閒點檢,忽逢一樹木瓜花。

    159 《久不作詩詩思甚涸春物日盛漫興三章用常德棗》 宋·趙蕃

    庭行看萌芽,檐立聽呼應。
    在物且云然,于我可不競。
    青衫戀五斗,白發間三徑。
    是豈人之為,絕知吾有命。

    160 《春日春陪韓簽虞丞解監修禊事即席中有蝦菜梨》 宋·曹彥約

    雨馀春水壓堤沙,柳未花飛蒲茁芽。
    清流激湍石佛寺,崇山峻嶺野人家。
    大酉之山檀溪壑,春俗未改書成車。
    居夷驟得群賢集,惠風鼓動生精華。

    * 關于春芽的詩詞 描寫春芽的詩詞 帶有春芽的詩詞 包含春芽的古詩詞(66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