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去秋來的詩詞(925首)
461
《喜雨》 宋·蘇轍
歷時書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請誅旱魃,天公信聞不。
魃去未出門,油云裹嵩丘。
蒙蒙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462
《憶山送人》 宋·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463
《野農謠》 宋·利登
去年陽春二月中,守令出郊親勸農。
紅云一道擁歸騎,村村鏤榜粘春風。
行行蛇蚓字相續,野農不識何由讀。
唯聞是年秋,粒顆民不收。
464
《題郵亭壁歌》 明·金華宋氏
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茅屋。
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頤相向吞聲哭。
旁人問我是何方,俯首哀哀訴衷曲。
妾家祖居金華府,海道曾為上千戶。
465
《寄友人》 明·王澤
我本東海人,家住東海頭。
自從丱角時,便向西州游。
邇來西游十九載,夜夜思歸夢東海。
此身厭逐戎馬間,落魄唯存壯心在。
466
《姚少師所藏八駿圖》 明·曾棨
周家八馬如飛電,夙昔傳聞今始見。
銳耳雙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
肉鬃疊聳高崔嵬,權奇知此真龍媒。
霜蹄試踏層冰裂,駿尾欲掉長飚回。
467
《謝譚德稱國正惠詩》 宋·楊萬里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顏慘方諸淚。
草木無光紅紫遲,春半何曾有春意。
誰將好手挽春回,割取錦江春色來。
七星橋邊楊柳動,百花潭上桃李開。
468
《一翦梅 袁州解印》 宋·劉克莊
陌上行人怪府公。
還是詩窮。
還是文窮。
下車上馬太匆匆。
來是春風。
去是秋風。
階銜免得帶兵農。
嬉到昏鐘。
睡到齋鐘。
不消提岳與知宮。
喚作山翁。
喚作溪翁。
469
《對月憶滿子權》 宋·王令
長風掠海來,吹月散百鏈。
青天豁四碧,云靄不容緣。
窗軒颯先秋,露氣入簟扇。
寬庭生夜涼,蚊口不得擅。
470
《送范堯夫》 宋·文同
遝遝走閭巷,都人起中宵。
相擁候府門,惟恐失此朝。
盡言來送公,車馬城北橋。
橋邊脂轄亭,大尹此相邀。
471
《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 宋·蘇轍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云。
472
《聲聲慢·鶯圍橙徑》 宋·吳文英
鶯圍橙徑,鱸躍莼波,重來雨過中秋。
酒市漁鄉,西風勝似春柔。
宿舂去年村墅,看黃云、還委西疇。
鳳池去,信吳人有分,借與遲留。
475
《二月雪》 宋·鄭獬
戊戌二月二十六,忽見大雪漫空來。
長老驚嘆共相語,非時有雪誠怪哉。
陽爻四畫已出地,至今百蟄不聞雷。
怪得氣候斗暄暖,便疑赤帝來相排。
476
《謝丹霞老師》 宋·鄧肅
丹霞修何行,天花雨紅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筆多奇語,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禍福,無心天籟鳴。
477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宋·樓鑰
萬山四塞圍平陸,大為關中次為蜀。
我生東南未曾到,蜀士游從聞頗熟。
自從襄陽上峻途,高欲登天下臨谷。
女媧大山塞空虛,麻線名堆千萬曲。
* 關于春去秋來的詩詞 描寫春去秋來的詩詞 帶有春去秋來的詩詞 包含春去秋來的古詩詞(9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