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昔傳的詩詞(1024首)
361
《淳熙壬寅沿檄游洞天》 宋·馮鋼
洞府深沈別有天,暈飛樓閣聳晴煙。
詩傳玉局驚凡目,丹就金爐記昔年。
翠涌千波橫絕壁,風吹萬籟入飛泉。
他時待我功成后,卜室青山絕世緣。
362
《浮碇岡》 宋·傅烈
洪水未必能流山,別島安得居人間。
扶桑夜半光吐焰,銅龍白晝飛塵寰。
初聞其事驚且異,傳言豈或流千蠻。
試將圖牒為考訂,山中記載皆班班。
363
《題昌山圣姥廟》 宋·甘同叔
分宜古縣環清溪,重岡復嶺如奔馳。
行逢山斷水流處,閱城廟枕山之西。
我來落日在前嶺,摩挲一讀廬肇碑。
嗟唐去今亦已久,尚余文字光陸離。
365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366
《奉揚英公大師詩匠》 宋·韓溥
悟解真空如壯年,兩朝供奉近爐煙。
故鄉夢斷三湘遠,應制詩高四海傳。
晴望野云生紫閣,夜吟蘭燭滴花箋。
應愁內殿徵書至,恐向東林負昔緣。
367
《題定山梵放軒》 宋·胡珵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只園。
千夫斸青冥,豁達窗戶搴。
鬼神間施設,儼護龍象筵。
法鼓空中鳴,龍臥層崖巔。
368
《次忠定史越王丹桂韻》 宋·胡榘
霧隱森森小山碧,不嫁東風矜國色。
流芳端自蕊珠仙,曾是先皇親拔識。
一身便足當三千,氣韻乃在黃香前。
聊同蕖菊領秋色,不與桃李爭春妍。
369
《金塔》 宋·黃叔美
金溪有金源,昔我未嘗造。
因逢吳道士,言此山水好。
金僧來自蜀,所至事幽討。
地名適相符,結茅遂棲老。
371
《凈剎》 宋·蔣廷玉
碑上文難讀,開山失所傳。
巖松秋落子,石井夜添泉。
地曠常多月,廚寒不起煙。
昔年曾有虎,來到寺門前。
372
《頂山寺》 宋·孔延之
高峰峰頂欲參天,蓄怪儲靈遠年傳。
云岫萬重圍凈土,石門千丈落飛泉。
群居在昔論三益,少別於今已十年。
繞檻穿云似蝴蝶,夢魂何夕不翩翩。
373
《輓陳淡交先生》 宋·黎獻
承師受業憶同門,如水之交昔有年。
痛哭鴒原情未已,徘徊鵩舍意凄然。
功名早領賢書薦,世業由來家學傳。
碩德晨星嗟已矣,試編遺稿淚潸漣。
374
《留題金精山》 宋·黎仲吉
昔人鸞鳳色沖天,吳芮遺祠在洞前。
氣勢徒知凌宇宙,干戈無力問神仙。
謾輕龜玉傳王業,空得松杉接洞煙。
一等辛勤鑿巖穴,禹門千古事仍傳。
375
《靈云巖》 宋·李燾
路轉層岡十里余,武陵傳者亦難如。
昔年煉藥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
洞外蟠花開錦繡,巖前石溜漱瓊琚。
猗歟靈氣為時雨,可惜圖經闕不書。
377
《題文丞相吟嘯集》 宋·李謹思
南人不識兩膝貴,曲折百態卑且勞。
斯人護膝不護頭,故以頸血沾君刀。
蟠胸孤憤擘不碎,殺氣千丈纏旌旄。
援桴親鼓盡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
378
《題潭然公舊址》 宋·李肖龍
昔聞釋流號自然,棲遁龍潭山之顛。
為憐旱魃赤茲土,積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萬宇。
人心如此茍不傳,天下誰復為伊呂。
我欲築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臥龍。
379
《送何水部蒙出牧宜陽》 宋·李虛己
宜川三月水東流,秀出江南二十州。
紅旆使君今日去,白衣舉子昔年游。
海潮賦就藏書府,競渡詩成在郡樓。
國史待修循吏傳,政聲早晚達凝旒。
380
《贄奉使總領大卿》 宋·林宗放
昔賢兩手并擎天,鰲極功成勢晏然。
宗廟鼎彝刊祖烈,相門衣缽付家傳。
藍田種玉連連好,滄海遺珠顆顆圓。
六合共知推書錦,云來重為拂青氈。
* 關于昔傳的詩詞 描寫昔傳的詩詞 帶有昔傳的詩詞 包含昔傳的古詩詞(10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