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粟招提刻翠珉,羯胡稽首嘆名臣。今聞整轡登廊廟,應有先聲讋四隣。
管籥分來二十年,何人從此得朝天。介圭入覲由公始,莫把題名取次鐫。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尺一催歸侍冕旒,邦人無路止前騶。卻因遙祝南山壽,小作臺城十日留。
延英引對寵章新,都下傳觀拜輔臣。沙路緩驅金腰褭,閣間新上玉麒麟。
公門如海亦如龍,解榻鈴齋獨見容。慚愧深知何以報,歲寒千尺澗邊松。
欲驅羸馬從金鞍,顧藉微官進自難。但愿斯民均暖律,小儒不嘆廣文寒。
性與天真合,心惟圣處求。有書皆默記,無事不冥搜。相業期黃發,祠官恃黑頭。為霖幾人望,誰料倏成休。
刻意追元佑,斯文未喪予。前生陳正字,今代傅中書。太末分攜晚,東膠覿面初。追思二十載,痛哭淚盈裾。
魏國勛勞四海知,南軒愛直古人遺。不興家世誰如此,季氏豪英尚似之。金殿新班將得政,玉麟舊鎮且移麾。落星小駐星還落,江路東西總去思。
賈生問鵬謾傷神,應愧先生入理深。肝膽何曾分楚越,心形真欲混人禽。亭郵永鎮愚溪上,扁榜重開罨畫陰。見說騎鯨游汗漫,倘憑鷗鳥一傳音。
閏六還同載誕辰,壽川方至浩無津。位虛左轄民瞻舊,職視西樞睿眷新。玉果又沾湯餅客,銀環仍進雪膚人。風流富遺誰能并,未害先生道德淳。
家世三珠樹,文章五鳳樓。中年穿豹尾,晚歲冠鰲頭。夷雅推簪橐,清醇動冕旒。居然似岐國,只欠啟金甌。
念昔登黃甲,公時上玉堂。焉知叨儤直,尚及對批章。二紀光陰速,三年別恨長。懷賢已惆悵,感舊更凄涼。
禁墀初別紫宵端,故國生光里俗歡。二世家聲聯將相,百年廟貌儼衣冠。躬臨州戟迎門下,人喜曾孫夾道觀。石照老苔封舊跡,錦溪喬木涕清瀾。
新秋初變一天清,急雨仍添萬木聲。山勢不根空外起,湖光無際概來平。錦衣應有徘徊戀,金地聊開燕樂情。衰暮典城何所用,愿公云路羽翰生。
洛陽最得中和氣,一草一木皆入看。飲水也須無限樂,況能時復舉杯盤。
洛陽花木夸天下,吾輩游勝庶士游。重念東君分付意,忍於佳處不遲留。
洛陽交友皆奇杰,遞賞名園只似家。卻笑孟郊窮不慣,一日看盡長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