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日來的詩詞(127首)

    41 《明日又來天微陰再賦》 宋·陸游

    河岸風檣遠,村陂牧笛長。
    短籬圍麂眼,幽徑繚羊腸。
    照水須眉見,搓橙指爪香。
    衣裘又關念,碪杵滿斜陽。

    42 《頃歲從戎南鄭屢往來興鳳間暇日追懷舊游有賦》 宋·陸游

    昔戍蠶叢北,頻行鳳集南。
    烽傳戎壘密,驛遠客程貪。
    春盡花猶坼,云低雨半含。
    種畬多菽粟,蓺木雜松柟。

    43 《蜀僧宗杰來乞詩三日不去作長句送之》 宋·陸游

    看遍東南數十州,寄船卻泝蜀江秋。
    孤云兩角山亡恙,斗米三錢路不憂。
    萬里得詩長揖去,它年挈笠再來不?放翁爛醉尋常事,莫笑黃花插滿頭。

    44 《自春來數夢至閬中蒼溪驛五月十四日又夢作兩》 宋·陸游

    騎驢夜到蒼溪驛,正是猿啼月落時。
    三十五年如電掣,敗墻誰護舊題詩?

    45 《自春來數夢至閬中蒼溪驛五月十四日又夢作兩》 宋·陸游

    亭皋敗葉先秋霣,城上驚鳥半夜啼。
    自笑遠游心未已,年來頻夢到蒼溪。

    46 《留樊亭三日王覺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 宋·陸游

    留落猶能領物華,名園又作醉生涯。
    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

    47 《留樊亭三日王覺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 宋·陸游

    石衛尉家錦步障,移在樊家園館中。
    醉到花殘呼馬去,聊將俠氣壓春風。

    48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領沖佑鄰里來賀謝以長句》 宋·陸游

    綠章封事徹虛皇,黃紙除書降野堂。
    海上春常探先到,壺中日已不勝長。
    冰銜再署仙班貴,鶴料重支玉粒香。
    便掛朝冠亦良易,金銅茶籠本相忘。

    49 《估客有自蔡州來者感悵彌日》 宋·陸游

    洮河馬死劍鋒摧,綠發成絲每自哀。
    幾歲中原消息斷,喜聞人自蔡州來。

    50 《估客有自蔡州來者感悵彌日》 宋·陸游

    百戰元和取蔡州,如今胡馬飲淮流。
    和親自古非長策,誰與朝家共此憂?

    51 《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復來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 宋·陸游

    江驛春酲半日留,更煩送酒為扶頭。
    柳花漠漠嘉陵岸,別是天涯一段愁。

    52 《連日往來湖山間頗樂即席有作》 宋·陸游

    晚春光景亦佳哉!野老蒼顏一笑開。
    莫問此生猶幾屐,但知相遇且銜杯。
    偶攜兒女祈蠶去,又逐鄉鄰賽麥回。
    不信年華如轉轂,城頭君聽角聲哀。

    53 《清明日雨雪,來早晴霽二首》 宋·楊萬里

    清明一雨壞花時,梅杏櫻桃總脫枝。
    挽住落英供細舞,東風猶自妒游絲。

    54 《清明日雨雪,來早晴霽二首》 宋·楊萬里

    清明一雪怪生寒,逗曉新晴雪未殘。
    要見海棠還傅粉,卷簾不徹急來看。

    55 《上巳日周丞相少保來訪敝廬,留詩為贈》 宋·楊萬里

    楊鹽金勝賀鹽家,賜湖豈比賜書華。
    回環自辟三三徑,頃刻常開七七花。
    門外有田聊伏臘,望中無處不煙霞。
    卻慚下客非摩詰,無畫無詩只謾夸。

    56 《次公滿秩來歸,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宋·楊萬里

    又是一年修禊時,何須曲水泛金卮。
    遍嘗眾酒少亦醉,坐到三更眠未遲。
    上已巧當寒食日,春風慳放牡丹枝。
    白頭父子燈前語,忘卻江湖久別離。

    57 《閏三月二日發船廣州來歸亭下之官憲臺》 宋·楊萬里

    諸人政坐愛閑游,天遣南游天盡頭。
    到得廣州天盡處,方教回首向韶州。

    58 《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 宋·文天祥

    元豐五年正月日,洛中耆英佳話出。
    當時韓公七十九,歡噱賡酬老吟筆。
    偉然冠劍照孔鸞,鮐背鳩杖蒲輪安。
    韓公而下文寬夫,相高以壽不以官。

    59 《客自茂來言元禮日觀棋劇飲》 宋·宋祁

    寒山倒影入樓扉,鈴唱愔愔少諍辭。
    左手持螯人嗜飲。
    一斑窺豹客爭棋。
    萍游倦斝傷酲夕,星落殘枰斗劫遲。
    日日忘懷還憶否,戍時瓜老是歸時。

    60 《病來十日不舉酒二首》 宋·黃庭堅

    病來十日不舉酒,回施青春與後生。
    滿袖東風愜人意,見君詩與字俱清。

    * 關于日來的詩詞 描寫日來的詩詞 帶有日來的詩詞 包含日來的古詩詞(1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