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日息的詩詞(2417首)

    481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掛空名。

    贈別憂憤自傳長詩

    482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唐·李白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
    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
    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春天感嘆歲月組詩

    483 《贈從弟冽》 唐·李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云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

    484 《早春寄王漢陽》 唐·李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

    春天思念

    485 《涇川送族弟錞》 唐·李白

    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
    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
    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
    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陽祠。

    486 《酬崔五郎中》 唐·李白

    朔云橫高天,萬里起秋色。
    壯士心飛揚,落日空嘆息。
    長嘯出原野,凜然寒風生。
    幸遭圣明時,功業猶未成。

    487 《游泰山六首》 唐·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泰山組詩

    488 《宣城青溪(一作入清溪山)》 唐·李白

    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傾側。
    彩鳥昔未名,白猿初相識。
    不見同懷人,對之空嘆息。

    489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時于落星石上以紫綺裘換酒為歡)》 唐·李白

    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
    羅浮麻姑臺,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隱,就我石上飯。
    空言不成歡,強笑惜日晚。

    490 《擬古十二首》 唐·李白

    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
    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
    閨人理紈素,游子悲行役。

    491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唐·李白

    共公赫怒,天維中摧。
    鯤鯨噴蕩,揚濤起雷。
    魚龍陷人,成此禍胎。

    寫景隱喻抒懷

    492 《寄遠十一首》 唐·李白

    三鳥別王母,銜書來見過。
    腸斷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遙知玉窗里,纖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蘿。

    493 《擬古詩十二首》 唐·韋應物

    辭君遠行邁,飲此長恨端。
    已謂道里遠,如何中險艱。
    流水赴大壑,孤云還暮山。
    無情尚有歸,行子何獨難。

    494 《雜體五首》 唐·韋應物

    沉沉匣中鏡,為此塵垢蝕。
    輝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錯,鞶帶共輝飾。
    空存鑒物名,坐使妍蚩惑。

    495 《謝櫟陽令歸西郊,贈別諸友生》 唐·韋應物

    結發仕州縣,蹉跎在文墨。
    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
    幸遭明盛日,萬物蒙生植。
    獨此抱微痾,頹然謝斯職。

    496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497 《郡內閑居》 唐·韋應物

    棲息絕塵侶,孱鈍得自怡。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
    永日一酣寢,起坐兀無思。
    長廊獨看雨,眾藥發幽姿。
    今夕已云罷,明晨復如斯。
    何事能為累,寵辱豈要辭。

    498 《西澗種柳》 唐·韋應物

    宰邑乖所愿,黽勉愧昔人。
    聊將休暇日,種柳西澗濱。
    置鍤息微倦,臨流睇歸云。
    封壤自人力,生條在陽春。
    成陰豈自取,為茂屬他辰。
    延詠留佳賞,山水變夕曛。

    499 《寶觀主白鴝鵒歌》 唐·韋應物

    鴝鵒鴝鵒,眾皆如漆,爾獨如玉。
    鴝之鵒之,眾皆蓬蒿下,爾自三山來。
    三山處子下人間,

    500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 唐·岑參

    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晝還草堂臥,但與雙峰對。
    興來恣佳游,事愜符勝概。
    著書高窗下,日夕見城內。

    * 關于日息的詩詞 描寫日息的詩詞 帶有日息的詩詞 包含日息的古詩詞(24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