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日寒溫的詩詞(292首)

    21 《寄南陽謝外舅》 宋·黃庭堅

    謝公遂偃蹇,南陽無舊廬。
    天與解纓紱,元非傲當涂。
    庖丁釋牛刀,眾手斫大軱。
    白云曲肱臥,青山滿床書。

    22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唐·李紳

    天將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
    寒氣凝為戎虜驕,炎蒸結作蟲虺毒。
    周王止化惟荊蠻,漢武鑿遠通孱顏。

    節日宴會喜悅

    23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唐·李紳

    天將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
    寒氣凝為戎虜驕,炎蒸結作蟲虺毒。
    周王止化惟荊蠻,漢武鑿遠通孱顏。

    24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25 《奉和圣制過溫湯》 唐·楊思玄

    豐城觀漢跡,溫谷幸秦馀。
    地接幽王壘,涂分鄭國渠。
    風威肅文衛,日彩鏡雕輿。
    遠岫凝氛重,寒叢對影疏。
    回瞻漢章闕,佳氣滿宸居。

    26 《奉和圣制過溫湯》 唐·鄭義真

    洛川方駐蹕,豐野暫停鑾。
    湯泉恒獨涌,溫谷豈知寒。
    漏鼓依巖畔,相風出樹端。
    嶺煙遙聚草,山月迥臨鞍。
    日用誠多幸,天文遂仰觀。

    27 《題李衛公詩二首》 唐·溫庭筠

    蒿棘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
    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
    肉視具僚忘匕箸,氣吞同列削寒溫。

    28 《和劉伯溫秋懷韻(四首·劉《旅興》五十首中》 明·宋濂

    仙人韓伯鸞,弄簫吹紫蘭。
    一吹洞芝長,再吹翠云寒。
    紅日長不死,何憂芳歲闌。
    常乘雙鹿車,遨游三素端。
    有時念下土,臨風動哀嘆。
    ¤

    29 《聞潘衡有婢出適安福傳其法造墨甚精孫溫叟捧》 宋·趙蕃

    如聞墨潘氏,一派傳婢子。
    世上多徇名,我曹寧貴耳。
    公其品題之,為我致窗幾。
    定知青出藍,未信橘為枳。

    30 《楊錄事以仆與孫溫叟唱酬韻作詩見貽又用仆與》 宋·趙蕃

    丹鳳哀鳴領九雛,雀飛飽食下平蕪。
    寒窗擁褐茲晨臥,急鼓穿鞋舊日趨。
    客至渠能勞剝啄,賦成我豈寓烏無。
    說天更擬愚溪去,榮辱端知可罷呼。

    31 《回程宣義賀生日詩》 宋·陽枋

    錦章卷遺書八分,獨蠶抽緒浮金盆。
    太羔玄酒淳風渾,秋草得暖生華門。
    隔溪來往如幽村,百年時敘從君論。
    直誼高情無綺言,寒陬冷宇回春溫。

    32 《擬古》 明·錢宰

    出門萬里別,行行遠防邊。
    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
    四運秋復春,不見君子還。
    燕車北其轍,越馬南其轅。

    33 《十月七日晨起》 宋·張耒

    山鴉鳴曉晴,寒日在蓬蓽。
    老人欣然起,構火溫小室。
    室中空無有,掃榻對像佛。
    還觀舊文字,塵土暗編帙。

    34 《初春苦寒久不到雙溪成長句書懷》 宋·王炎

    老去頗多病,苦寒摧折之。
    袍繭非不溫,不能護清羸。
    蒲團穩附火,蓄縮如凍龜。
    西山有桃李,借問惟枯枝。

    35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唐·張說

    上陽柳色喚春歸,臨渭桃花拂水飛。
    總為朝廷巡幸去,頓教京洛少光輝。
    昨從分陜山南口,馳道依依漸花柳。

    36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唐·杜甫

    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
    虛名但蒙寒溫問,泛愛不救溝壑辱。
    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37 《石宮四詠》 唐·元結

    石宮春云白,白云宜蒼苔。
    拂云踐石徑,俗士誰能來。
    石宮夏水寒,寒水宜高林。
    遠風吹蘿蔓,野客熙清陰。

    38 《京師苦寒》 明·高啟

    北風怒發浮云昏,積陰慘慘愁乾坤。
    龍蛇蟠泥獸入穴,怪石凍裂生皴紋。
    臨滄觀下飛雪滿,橫江渡口驚濤奔。
    空山萬木盡立死,未覺陽氣回深根。

    39 《多雨》 宋·曾鞏

    嗟江之濱地多雨,冬雷不收開蟄戶。
    陰氣濁晦化為霧,或云于山水于礎。
    雜花萬株紅與紫,臘風吹開不可數。
    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氣欲歸寒格住。

    40 《冬大暖桃李花飛如雨已而遽寒綿裘猶薄也》 宋·鄭剛中

    冬令常溫客不愁,日來還用理衣裘。
    浪開易落驚花雨,過暖成寒似麥秋。
    木葉搖風摧宿鳥,江煙帶暝起沙鷗。
    何人有酒生春意,驅我新詩到筆頭。

    * 關于日寒溫的詩詞 描寫日寒溫的詩詞 帶有日寒溫的詩詞 包含日寒溫的古詩詞(292首)
    chengrenyouxi